基于F-K和Radon变换的多次波衰减方法
张亚伟1,2, 严加永2, 刘振东2, 张永谦2, 徐峣2
1.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81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严加永(1977—),博士,副研究员,从事矿产资源深部探测。 Email:yanjy@163.com

作者简介: 张亚伟(1987—),硕士研究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Email:yaawee.zhang@gmail.com

摘要

多次波干扰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衰减技术也是地震数据处理的难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多次波的形成、分类及其特征,并在ProMax系统上对合成地震记录的多次波进行了压制:首先采用合适的速度对时-空域的地震记录进行NMO校正;然后,分别用F-K变换和Radon变换方法将其变换到F-K域和Radon域,对多次波所占据的主要区域进行充零衰减;最后,通过对应的反变换将其变换到时-空域,从而达到多次波衰减的目的。通过在ProMax系统中的应用表明:不同方法对多次波的衰减效果各有优劣,组合滤波方法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多次波; NMO校正; F-K变换; Radon变换; 地震勘探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706(2015)03-0022-06
Multiples Attenuation Approach by F-K and Radon Transform
ZHANG Ya-wei1,2, YAN Jia-yong2, LIU Zhen-dong2, ZHANG Yong-qian2, XU Yao2
1.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of Power China,Guiyang,Guizhou 550081, China
2.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MLR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y and Mineral Assessment,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Multiples is one of common noises in seismic exploration, the techniques of multiples attenua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ormations, classifica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s, and the multiples attenuation in synthetic seismic data in ProMax system. Firstly, NMO correction with the appropriate speed for CDP gathers in t-x domain; Secondly, used F-K transform and Radon transform respectively to convert it to different domains, then attenuated the area where multiples was in new domains; Finally, transformed it to t-x domian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inverse transforms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of the multiples attenuation. By the applying of multiples attenuation in ProMax system, it suggests that different methods of multiples attenuation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multiples attenu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different methods will achieve better results.

Keyword: multiples attenuation; NMO correction; F-K transform; Radon transform; seismic exploration

随着地震勘探的深入, 特别是海洋、油气和深部勘探技术的发展, 多次波压制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多次波是地震勘探中比较常见的干扰波之一, 其压制技术也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难题。多次波的出现和存在, 使目的层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发生畸变, 影响了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因此如何有效地压制多次波成为地震资料处理的一个关键的问题。

目前生产中压制多次波的方法主要有滤波法和波动方程预测相减法。滤波法基于地震信号的运动学特征, 利用多次波与一次波特征和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多次波压制, 如周期性、时差差异等, 比较典型的方法有:预测反褶积、正常时差变换叠加、F-K变换、τ -p变换、Radon变换和聚束滤波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波动方程预测相减法基于弹性波动理论, 兼顾地震信号运动学特征, 通过从地震数据中将预测出的多次波模型进行自适应相减进行压制, 主要方法有:波动方程外推法、反馈环法和反散射级数法等[14, 15, 16, 17]。基于波动方程预测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可处理复杂地下介质的地震资料, 但计算成本较高。基于滤波的多次波压制方法计算效率较高, 但其成功应用仅局限于一次波和多次波有明显时差差别的地震数据, 对来自速度逆转等复杂介质数据则较难获得满意的压制效果[18]

压制多次波的方法有很多种, 由于不同方法其原理和针对性也有所不同, 并且各有优劣, 一般在实际应用中某种单一方法压制多次波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也没有任何单一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多次波衰减。

1 多次波分类及其特征
1.1 多次波的形成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的波阻抗差异, 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 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海洋地震勘探中, 海水与地层的波阻抗差异很大, 因此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强反射界面; 而对于地下介质, 强反射界面可能是由速度和岩性的不同、不整合或沉积间断所引起的差异性界面, 当反射波向上传播遇到某个具有较大波阻抗差的界面时, 反射波有可能从这个界面反射, 向下传播, 当遇到反射界面时, 再次发生反射返回地(海)面,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 只要存在波阻抗的差异, 就会形成多次波。

1.2 多次波特征

(1)在单炮记录上, 多次波表现为相同位置与有效波不同的曲率特征, 其反射时差比一次波大, 并与一次波呈等时差间隔多次出现, 同相轴振幅以规则的方式增加或者衰减。

(2)在时间剖面上, 多次波的倾角随多次波的阶数增大而增大, 并且多次波的阶数越高, 其携带的构造痕迹越多, 产生多次波地层的构造能够引起多次波聚焦和发散效应, 如在向斜底部和背斜两翼边缘聚焦。

(3)在速度谱上, 与产生多次波地层速度相同或相近的位置有强能量显示, 同时在时间上表现为周期性特征。

2 理论基础
2.1 F-K变换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 F-K变换是压制多次波最常用的方法之一。F-K变换其实就是两个变量(时间t和炮检距x)的二维傅立叶变换, 它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指数函数(即正弦和余弦), 把地震数据d(x, t)由时-空域变换到频率-波数域, 即:

D(f, k)=ʃ ʃ d(x, t)e2jπ (ft+kx)dxdt(1)

d(x, t)=ʃ ʃ D(f, k)e2jπ (ft+kx)dfdk(2)

式中:f为频率; k为波数; x是空间变量; t是地震数据的双程旅行时; d(x, t)表示地震数据; D(f, k)表示F-K变换域数据。通常把F-K变换的双重傅立叶变换看作是地震数据的平面波分解, 可以解释为F-K域中的一个点代表了时-空域中的一个简谐平面波。

2.2 Radon变换

在地震资料的处理中, Radon变换定义为:

u(τ , p)= ʃ-+d(t=τ +pφ (x), x)dx(3)

式中:τ 是时间截距; p表征曲线的曲率特征; x是空间变量; t是地震数据的双程旅行时; d(t, x)表示地震数据; u(τ , p)为Radon变换域数据; φ (x)描述Radon变换积分曲线的曲率。如果定义积分变量中, 当t=τ +px, 就是线性Radon变换; 当t=τ +px2, 就是抛物线Radon变换; 当t= τ2+px2, 就是双曲线Radon变换。

3 多次波压制在ProMax上的实现
3.1 合成地震记录及NMO校正

首先, 利用表1中不同参数的合成60道的CDP道集, 道间距为50 ft, 偏移距为零偏移距, 再利用不同的NMO校正速度(5 000 ft/s、6 000 ft/s、10 000 ft/s和12 000 ft/s)进行NMO校正。如图1所示:由于多次波比一次波的反射时差要大, 当采用接近多次波的速度5 000 ft/s或6 000 ft/s进行NMO校正时, 一次波同相轴明显校正过量呈上翘状, 多次波同相轴被拉平; 当采用接近一次波速度10 000 ft/s或12 000 ft/s进行NMO校正时, 一次波同相轴轻微校正过量被拉平, 多次波同相轴几乎没有变化。

表1 合成地震记录参数 Table 1 Parameter of synthetic seismic data

图1 不同速度的NMO校正Fig.1 NMO with different velocity

3.2 F-K变换压制多次波

3.2.1 F-K域分析

对合成地震记录进行NMO校正后, 将其变换到F-K域, 并对其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便于分析, 从模型中提取一条一次波同相轴(t=800 ms, v=10 000 ft/s)和一条多次波同相轴(t=1 000 ms, v=5 000 ft/s), 利用不同的速度(5 000 ft/s、5 500 ft/s和10 000 ft/s)进行NMO校正, 然后将其变换到F-K域, 如图2所示:当采用多次波速度5 000 ft/s进行MNO校正, 一次波几乎完全位于负波数区域; 当采用比多次波速度略大的速度5 500 ft/s进行MNO校正, 一次波大多数位于负波数区域, 小部分位于正波数区域; 当采用一次波速度10 000 ft/s进行NMO校正, 一次波几乎完全位于正波数区域。因此, 为了获得较好的滤波效果, 采用接近多次波速度进行NMO校正。

图2 F-K域分析Fig.2 Analysis of F-K domain

F-K滤波方法的基本思路为:首先, 利用多次波速度在时-空域中对合成记录进行NMO校正后, 一次波同相轴校正过量向上翘, 而多次波校正不足向下弯曲, 这时一次波存在着负时差, 而多次波存在着正时差; 然后, 进行二维傅氏变换, 在F-K域它们分别位于零波数轴的两侧, 一次波位于负波数区域, 多次波位于正波数区域, 对正波数区域进行充零进行多次波的切除; 最后通过二维傅氏反变换回时空域, 从而达到了压制多次波的目的。

3.2.2 F-K变换滤波

采用不同的速度进行NMO校正后的F-K变换切除滤波的结果如图3所示:当NMO校正速度为5 000 ft/s时, F-K滤波基本只对速度为5 000 ft/s的两个多次波起作用; 当NMO校正速度为6 000 ft/s时, F-K滤波基本只对速度为6 000 ft/s的两个多次波起作用。因此, 先利用速度为5 000 ft/s进行NMO校正后滤波, 再利用速度为6 000 ft/s进行NMO校正后滤波, 其滤波效果对v=5 000 ft/s的两个多次波和对v=6 000 ft/s的两个多次波都起作用, 叠加了两种最佳NMO校正速度滤波的效果。

图3 F-K变换压制多次波Fig.3 Multiples attenuation in F-K transform

利用F-K变换压制多次波的过程中, 其滤波效果好坏的关键是NMO校正的速度的选取。当一次波和多次波存在着较小的速度差异时, 一次波和多次波不能完全分离到负波数和正波数区域, 所以多次波压制效果不是很理想。F-K变换压制多次波容易出现假频和失真现象, 数据重建能力和保幅能力弱, 由于是线性分区, 近偏移距处的一次波同相轴也遭到了破坏。

3.3 Radon变换压制多次波

3.3.1 Radon域分析

利用Radon变换进行多次波压制前应该对其在Radon域进行分析, 如图4所示:当采用线性Radon变换到Radon域时, 多次波被拉长, 占据的区域与一次波相重叠; 当选用抛物线和双曲线Radon变换到Radon域时, 多次波和一次波分别占据不同的区域, 几乎没有相互重叠的区域, 因此采用抛物线和双曲线Radon变换可以得到较好的多次波压制效果。另外, 采用20~60 ms的顶部切除参数可以使切除线远离一次波的位置(图4中红线), 使一次波的振幅受到的影响较小, 达到较好的切除效果。

图4 Radon 域分析Fig.4 Analysis of Radon domain

3.3.2 Radon变换滤波

Radon变换法是对地震资料沿给定的路径进行积分, 其基本思路为:首先, 利用表1的参数合成与F-K变换中相同的模型; 其次, 利用多次波和一次波的速度差异, 在采用一次波速度(v=10 000 ft/s)对合成地震记录进行NMO校正后, 将地震数据通过不同的Radon变换将其变换到新域, 多次波和一次波能在新域变换成点状并占据不同的区域, 再将该域的多次波进行切除; 最后通过Radon反变换得到时-空域内不含多次波的数据。根据不同的求和路径, Radon变换又分为线性Radon变换、抛物线Radon变换和双曲线Radon变换。

不同的Radon变换压制多次波效果如图5所示:线性Radon变换滤波效果比较差, 抛物线和双曲线Radon变换滤波的效果相对较好, 双曲线变换对于深层的多次波有更好的结果。由于近偏移距处一次波和多次波的时差较小, 因此在近偏移距附近的滤波效果不太理想。

图5 Radon变换压制多次波Fig.5 Multiples attenuation in Radon transform

3.4 F-K域和Radon域组合压制多次波

组合压制多次波思路为:分别先后用v=5 000 ft/s和v=6 000 ft/s进行NMO校正后采用F-K变换滤波, 再用F-K滤波后的地震记录作为Radon变换滤波的输入数据, 将其变换到Radon域, 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位于切除线右侧的多次波在Radon域明显减弱, 然后在Radon域进行切除, 得到滤波后结果如图7所示。组合滤波对多次波的压制效果比单一的F-K滤波和拉冬滤波效果都要好, 对近偏移距处的多次波也有了进一步的削弱, 但是还有一定残留。

图6 F-K变换滤波后Radon域分析Fig.6 Analysis of Radon domain after filtering in F-K transform

图7 组合压制多次波Fig.7 Multiples attenuation in combination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多次波的压制方法在ProMAX上的实现, 通过理论分析和输入模型的建立, 以及对各影响参数的试验。分析了F-K变换和Radon变换两种方法对多次波的压制效果, 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得到了如下结论:

(1) F-K变换的优点是处理效率高, 操作过程简单。缺点是必须知道哪一层产生的多次波, 并且F-K滤波是线性分区, 在近偏移距附近的一次波同相轴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2) Radon变换的优点是不需要知道是哪一层产生的多次波, 它在所有偏移距等量地衰减多次波, 缺点是对近偏移距处的多次波不能进行较好的压制。

(3)采用F-K域和Radon域组合压制多次波可以取得比单一压制更好的效果。

(4)由于多次波形成机制复杂,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可以对多次波进行完全的压制, 不同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各有优劣, 如果能取长补短, 利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对多次波进行压制, 将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Weglein A B. Multiple at tenuation: an overview of recent advances and the road ahead[J]. The Leading Edge, 1999, 18(1): 40-44. [本文引用:1]
[2] 渥·伊尔马滋. 地震资料分析——地震资料处理、反演和解释[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122-216. [本文引用:1]
[3] Egbai J C, Atakpo E, Aigbogun C O. Predictive deconvolution in seismic data procesing in Atala prospect of rivers State, Nigeria[J]. Advances in Applied Science Research, 2012, 3(1): 520-529. [本文引用:1]
[4] Ryu J V. Decomposition(DECOM) approach applied to wavefield analysis with seismic reflection records[J]. Geophysics, 1982, 47(6): 869-883. [本文引用:1]
[5] 吴律, 武克奋, 孙力. τ-p 变换方法及其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 石油物探, 1986, 1: 4. [本文引用:1]
[6] Taner M T. Long-period sea-floor multiples and their suppression[J].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1980, 28(1): 30-48. [本文引用:1]
[7] Hampson D. Inverse velocity stacking for multiple elimination[M]. SEG Annual Meeting.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1986. [本文引用:1]
[8] Sachi M D, Ulrych T J. High resolution velocity gathers and of set space reconstruction[J]. Geophysics, 1995, 60: 1169-1177. [本文引用:1]
[9] 刘喜武, 刘洪, 李幼铭. 高分辨率Radon变换方法及其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4, 19(1): 8-15. [本文引用:1]
[10] 郭全仕, 张卫华, 黄华昌, . 高精度拉冬变换方法及应用[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6): 622-627. [本文引用:1]
[11] 胡天跃, 王润秋. 地震资料处理中的聚束滤波方法[J].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43(1): 105-115. [本文引用:1]
[12] 胡天跃, 王润秋. 聚束滤波法消除海上地震资料的多次波[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1): 18-23. [本文引用:1]
[13] 洪菲, 胡天跃, 张文坡, . 用优化聚束滤波方法消除低信噪比地震资料中的多次波[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7(6): 1106-1110. [本文引用:1]
[14] 牛滨华, 沈操, 黄新武, . 波动方程压制多次波的技术方法[J]. 地学前缘, 2002, 9(2): 511-517. [本文引用:1]
[15] 张军华, 周振晓, 张雷, . 基于反馈环的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J]. 地震学报, 2010, 32(1): 60-68. [本文引用:1]
[16] 金德刚, 常旭, 刘伊克. 逆散射级数法预测层间多次波的算法改进及其策略[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51(4): 1209-1217. [本文引用:1]
[17] 李翔, 胡天跃. 逆散射级数法去除自由表面多次波[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6): 1633-1640. [本文引用:1]
[18] 石颖, 王维红. 基于波动方程预测和双曲 Radon 变换联合压制表面多次波[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9): 3115-3125.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