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郭周平(1980—),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成矿及成矿规律研究。Email: zhouping.guo@163.com。
银灿铜矿地处于北祁连走廊南山北坡—冷龙岭岛弧带中,矿区出露一套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的火山沉积建造,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角斑岩中并存在明显分带,上部为铜矿体向下部变为锌矿体,矿石类型属黄铁矿型多金属矿石,成矿作用过程直接或间接与火山活动有关,是北祁连地区早古生代典型的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The Yincan copper deposit located in an island arc belt which stretches from the north slope of South Mountains, Hexi corridor to Lenglong Mountain on North Qilian Orogen. A set of bimodal volcanic sedimentary formation distributed in the mining area. The ore-bodies occurred in the quartz keratophyre with obvious vertical mineralization zoning, the copper orebodies occurred at the top, and the zinc orebodies occurred at the bottom. The ore in this study was a pyrite-type polymetallic ore. The mineralization wa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volcanic activities, the deposit was a typical volcanic hosted massive sulfide type and formed in early Paleozoic on North Qilian Orogen.
银灿铜矿在构造位置上处于北祁连弧后洋盆环境中的走廊南山北坡-冷龙岭岛弧带中, 位于青海省门源县北东约90 km处, 隶属于青海省门源县仙米乡。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下奥陶统(图1), 以浅海相碎屑岩为主, 下部夹有大量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 顶部为灰绿色致密块状安山岩, 底部为石英角斑岩, 岩性、岩相变化不大。石英角斑岩为赋矿岩石, 手标本为灰绿色(图2(a)), 岩石为碎裂块状构造, 变余斑状结构, 基质为霏细结构或凝灰结构, 斑晶由石英组成, 含量约为35%, 斑晶形态多呈熔蚀状或棱角状, 粒径大小1~ 4 mm, 晶体自碎现象明显, 基质由细小长石与石英组成, 蚀变较强, 多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和硅化(图2(b))。矿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 组成断裂破碎带的岩石为石英斑岩及角砾状石英斑岩。矿区构造比较简单, 主要为单斜地层, 地层走向一般北西-南东, 倾向35° ~40° , 倾角37° ~53° , 岩石比较破碎。
矿化带主要由3个矿体组成, 自东向西分别为:一号、二号和三号矿体, 矿体自上而下分为铜矿体、铜锌矿体, 一号矿体顶层见赤铁矿体(图3, 图4), 其余两个矿体顶层未见明显铁矿体。截至2012年底, 一号矿体开采已经结束, 二号矿体经开采后深部厚度小且品位变化较大, 未做进一步工作, 三号矿体目前正在开采中(图4, 图5), 现矿区中基本探明的三个矿体的储量达到小型规模。整个矿床的矿石类型属黄铁矿型多金属矿石(图4, 图5)、黄铁矿型铜锌矿石和黄铁矿型锌矿石。总体而言,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及少量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以石英为主, 其次为绿泥石和方解石。自形— 半自形晶粒结构, 粒度较细。矿石构造以团块状和浸染状为主, 其次为细脉状和星散状。矿床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赤铁矿化、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围岩蚀变沿岩层走向有变化, 矿区东部硅化及赤铁矿化蚀变强于矿区西部。
青海地质科学研究所①(① 青海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青海省北祁连早古生代火山活动及其成矿作用[R]. 西宁:青海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1989.)对银灿矿区的含方铅矿闪锌矿矿石中的石英及石英脉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 脉体石英中主要含液体包裹体, 形状各异, 线形分布, 液体的主要成分是含盐水溶液, 粒度一般2~3 μ m。此外, 还含少量气液包裹体, 形态与液体包体相似, 液体为含盐水溶液, 气体为水蒸气, V汽/(V汽+V液)=7%, 这两种包裹体的长轴方向基本一致。含方铅矿闪锌矿矿石中的石英晶体内也有许多液体包裹体, 比脉体石英中的个体要大, 形态大都不规则, 成分为含盐水溶液。测温结果表明, 脉体石英中的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7 ℃; 紧邻脉体的含方铅矿闪锌矿矿石中的石英内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118 ℃, 冰点-1.3 ℃, 盐度2.2%。根据包裹体测温和成分的研究, 推测银灿矿区成矿与火山作用有关, 火山作用过程中有热液活动伴随。热液来源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火山热液(热卤水)的温度大体范围92~335 ℃, 与白银地区矿床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压力40× 105~60× 105 Pa(仅有两个数据)。成矿热液活动出现于火山活动的后期, 随着火山活动的逐渐停歇, 热液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由高逐渐降低。热液盐度变化似有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即较高温热液的盐度较低, 中温热液(约130~250 ℃)的盐度较高, 低温热液的含盐度低或趋于零。热液大多呈中性, 热液活动具脉动性、多期性。它们显然应与火山爆发活动的期次性相对应。依据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 成矿活动主要发生于中低温热液阶段。
本次项目工作中, 对银灿矿区矿石中的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进行了9件硫同位素分析测定, δ 34S变化范围+4.30‰ ~+8.70‰ , 平均+6.42‰ (图6), 而奥陶纪海水硫酸盐δ 34S值为+27.5‰ , 地幔硫同位素δ 34S值为+1.3‰ 左右, 陨石硫同位素δ 34S值为-0.4‰ ± 1.7‰ [1], 表明矿床的硫以幔源岩浆硫为主, 且有海水中硫酸盐还原硫的加入。
本次项目工作对银灿矿床的6件黄铜矿、黄铁矿单矿物的铅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 结果表明其铅同位素均属正常铅, 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小, 206Pb/204Pb为18.100~18.599之间, 207Pb/204Pb为15.646~15.697之间, 208Pb/204Pb为38.092~38.696之间。对比研究表明铅来源单一, 在铅构造模式图(图7)上, 样品投点主要集中于造山带与上部地壳区, 认为黄铁矿、黄铜矿中铅主要为造山带与上地壳的混合铅。
与早古生代海底火山作用有关的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是祁连山最显著的成矿特色[3, 4]。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向北开始洋-洋俯冲, 形成沟-弧-盆系, 在下插板片作用下, 岛弧裂解、弧后扩张, 形成不同系列的火山岩系, 由于火山岩浆流体在喷发强烈的火山机构有利环境的循环作用下, 形成不同类型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体来说, 主要可分为两类:(1)以中酸性火山岩或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相关的矿床, 类似于日本的黑矿, 如白银厂等; (2)与基性火山岩相关的矿床, 类似于塞浦路斯型矿床, 如石居里沟、九个泉、老虎山等。两类矿床的形成均与火山岩浆流体有关[5, 6]。银灿铜矿形成于岛弧环境, 与白银厂矿床相似(表1), 矿床类型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火山成矿作用过程直接或间接与火山构造有关, 由各类火山岩所构成的火山构造往往就是各类矿床赋存地所在。海水沿裂隙带下渗, 由于逐渐接近火山通道下部及其附近的岩浆体(即岩浆房)热源, 加热后形成含氯的酸性热水(约300 ℃)。这种热水通过基底岩层的裂隙时, 可将其中的可溶性金属及部分碱性组分淋滤、萃取出来, 形成高温含金属热卤水。它们在火山作用热力的驱动下, 发生对流循环上升, 直至喷溢出海底。在上升过程中被淋滤出的金属离子、SiO2和硫酸盐离子呈配离子和分子形式迁移, 在火山口附近与海水混合, 氧逸度升高, 在合适的Eh-pH条件下, 依据元素(化合物)的活性序列, 依次产生难溶的硫化物、硫酸盐和氧化物沉淀, 形成银灿铜多金属矿床。
致谢:审稿专家对文章的修改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 特此表示感谢!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