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何良伦1, 赵锋1, 柏光辉2, 金翔霖1, 吴大文1, 王军1
1.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六盘水 553000
2.赫章鼎盛鑫矿业发展有限公司,赫章 553200

第一作者简介: 何良伦(198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优势矿产勘查及矿床研究工作。Email: 330372697@qq.com

摘要

贵州省猪拱塘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东侧、紫云—垭都断裂带北西段。近年来成功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正确指导找矿勘查,发现并基本查明该矿床为一超大型铅锌矿床。通过对猪拱塘铅锌矿深部找矿工作发现,该矿床主要受NW向垭都—蟒硐断裂构造控制,容矿岩石为泥盆系上统—二叠系中统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矿体呈透镜体状、脉状和似层状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在平面上部分叠合,剖面上形成平行分布的错列式矿体,具隐伏、陡倾、埋藏深、富矿段相对集中、有用组分多等特点。区内断裂构造、容矿岩性、围岩蚀变和物化探异常等可作为找矿标志。通过对猪拱塘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其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对区域内铅锌矿找矿以及建立黔西北铅锌矿资源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黔西北地区铅锌找矿指明了方向。这一矿床的发现对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低温热液型; 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贵州省猪拱塘
中图分类号:P618.42;P618.43;P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706(2019)03-0029-08
Discovery and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 of Zhugongtang super-large Pb-Zn deposit in Guizhou Province
HE Lianglun1, ZHAO Feng1, BAI Guanghui2, JIN Xianglin1, WU Dawen1, WANG Jun1
1. No.113 Geological Team of Guizhou Geological Survey, Liupanshui 553000, China
2. Hezhang-Dingshengxin Mining Development Co. Ltd, Hezhang 553200, China
Abstract

The Zhugongtang Pb-Zn deposit is located in eastern Sichuan-Yunnan-Guizhou lead-zinc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region and northwestern Ziyun-Yadu fault zone. In recent years, new theories and method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guide the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and this deposit has been discovered and basically identified as a super large lead-zinc deposit. According to the deep prospecting of Zhugongtang Pb-Zn deposit, this deposit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NW Yadu-Mangdong fracture. And the ore host rocks were the limestone, marl, dolomite and dolomite limestone from Upper Devonian to Middle Permian. The ore bodies occurred with the shape of lenticular, veins and layers in the fractured zone, partially overlapped in the plan and parallelly staggered on the section. These ore bodies were hidden, steeply and deeply buried, with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ore-rich section and abundant useful components. The fault structure, ore lithology, wall rock alter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exploration anomaly can be used as prospecting criteria.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s,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Zhugongtang Pb-Zn deposit, the authors thought that this area has huge potential economic value, and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regional Pb-Zn deposit prospecting, and Pb-Zn resource base and deep processing base establishment. It also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Pb-Zn prospecting in nor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The discovery of this depos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s of Wumeng Mountain.

Keyword: epithermal type; Pb-Zn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direction; Zhugongtang of Guizhou Province
0 引言

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 是目前国际矿床学界的研究热点[1, 2, 3]。近年来, 在垭都— 蟒硐断裂带发现了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 进一步证实了黔西北地区具有寻找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的巨大潜力。而在垭都— 蟒硐断裂带这一重要的铅锌成矿带内, 目前尚未见有关大型铅锌矿床的报道[4]

猪拱塘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矿多金属矿集区, 是近年来发现并评价成型的超大型矿床, 该矿床位于贵州省赫章县水塘乡境内, 2013— 2018年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对该矿床开展详查评价工作, 获得了275万t的铅锌资源量[5]。在调查过程中, 笔者发现猪拱塘铅锌矿床在矿物共生组合、蚀变类型、构造类型等方面与典型的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6, 7, 8, 9, 10, 11]相似。因此, 本文从猪拱塘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入手, 分析了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 初步探讨了其控矿因素及找矿潜力, 这对进一步深化认识和探讨垭都— 蟒硐成矿带铅锌矿的成矿作用和区域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猪拱塘铅锌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地块西南缘, 为SN向小江深断裂带、NW向紫云— 垭都深断裂带(北东段称垭都— 蟒硐断裂带)与NE向弥勒— 师宗深断裂带所围成的三角地带(图1)。紫云— 垭都深断裂带是黔西北地区重要的构造分界线, 其北东属黔北台隆遵义断拱, 南西为水城断陷。随着对水城断陷构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水城断陷自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开始萌生, 构造演化经历了裂陷、沉降、岩浆侵位、消亡和构造反转等阶段。目前, 虽然对水城断陷的边界、归属、形成机制等存在较大的争议[12], 但是较多的地质证据显示水城断陷作为滇黔桂裂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扬子板块向华南加里东褶皱带推挤有关[13]

图1 垭都— 蟒硐构造成矿带地质略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Yadu-Mangdong tectonic metallogenic belt

紫云— 垭都深断裂带对两侧的岩浆活动、构造演化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并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14, 15, 16, 17, 18], 不同时期的构造-岩浆作用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其中, 燕山构造-岩浆活动是控制区内铅锌矿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形成前陆盆地碳酸盐岩台地局部引张构造环境及其有关的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19]

研究区出露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 受特提斯构造演化影响, 多期构造强烈变形, 致使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是区内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 主要为一系列呈NW向展布的断裂。岩浆活动主要为二叠统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同源浅成侵入岩(辉绿岩)组合, 以基性— 中基性侵入岩为主, 总体上受紫云— 垭都断裂带控制, 呈向东突出的舌形展布, 西厚东薄。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背景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志留系韩家店组, 泥盆系尧梭组、望城坡组, 石炭系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祥摆组、摆左组、黄龙组及马平组, 二叠系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其中, 二叠系碳酸盐岩是区内铅锌矿主要赋矿层位, 其次为泥盆系及石炭系碳酸盐岩。矿区断裂构造发育, 主要为一系列NW走向、SW倾向的逆冲断层及NW向展布的断夹块组合, 而NE向及近EW向断层多为NW向主干断裂的派生次级断裂(图2)。NW向断裂为紫云— 垭都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矿区内重要的控矿断裂。断裂内岩石碎裂程度较高, 破裂面密集, 显示出多期构造活动的特征。矿区东北区域的F1和F2构造形迹特征表明, 该断裂为具有左行走滑、逆冲推覆复合性质的复杂断层, 而逆冲推覆复合变形是区内铅锌矿形成的主要机制。

图2 猪拱塘铅锌矿区地质简图Fig.2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Zhugongtang Pb-Zn deposit

2.2 矿体地质特征

区内矿体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 主要赋存于NW向F1、F2及隐伏F20、F30断裂破碎带及次级断裂破碎带内。根据矿体产出特征, 以控容矿断裂作为矿体对比连接的地质依据, 圈定大小各异、规模不等的铅锌矿体69个, 其中, 受F1、F2及隐伏F20、F30断裂破碎带控制的Ⅰ 、Ⅱ 、Ⅲ 、Ⅳ 类编号的矿体受叠瓦状构造控制, 在空间上与F1、F2、F20、F30断层破碎带的空间位置相互对应, 平面上部分叠合, 剖面上形成平行分布的错列式矿体(图3)。

图3 猪拱塘铅锌矿床勘探线地质剖面图Fig.3 Exploratory profile of Zhugongtang lead-zinc deposit

矿体规模受断裂破碎带陡缓起伏的控制十分明显, 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或脉状沿断层破碎带和层间碎裂带产出, 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展布, 产状与断层破碎带大致吻合, 局部见膨缩、分支复合现象。

根据区内各铅锌矿(化)体的分布位置、控矿因素及各矿体的矿石矿物组合类型分析认为, 各矿体均应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同一成矿物源、同一成矿时段的产物。下面将控制程度较高的Ⅰ -1矿体作重点介绍, 其他矿体特征见表1

表1 猪拱塘铅锌矿床矿体特征一览表 Tab.1 Ore bodies characteristics of Zhugongtang Pb-Zn deposit

Ⅰ -1矿体是区内的主要矿体, 受NW向F1断裂控制, 并沿NW向F1断裂展布。通过详细的工程控制, Ⅰ -1矿体埋深650~880 m, 走向长1 640 m, 倾向延深宽120~530 m, 走向300° , 倾向SW, 倾角31° ~52° , 随断层面产状的变化而变化(图3)。北西段及南东段出现矿体膨大, 往两端及中部收缩, 由深部至浅部逐渐变薄直至尖灭。矿体厚度0.95~67.01 m, 平均11.01 m, 厚度变化系数124%。铅品位0.12%~10.14%, 平均品位2.81%, 品位变化系数为99%; 锌品位0.09%~37.01%, 平均品位8.71%, 品位变化系数为98%。在纵向上铅、锌、银品位具正相关关系, 且锌品位大于铅品位。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 方铅矿、闪锌矿多呈块状; 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及石英。矿石类型为铅锌硫化矿石。

2.3 蚀变特征

矿区内围岩蚀变总体微弱, 围岩为性脆、孔隙发育、化学性质活泼的碳酸盐岩。矿体围岩因裂隙发育而较为破碎, 当含矿热液沿断裂贯入, 形成围岩蚀变。矿体围岩蚀变类型简单, 以白云石化为主, 其次有方解石化、黄铁矿化、硅化、重晶石化和褐铁矿化, 铅锌矿体周围的灰岩多蚀变成白云岩或强烈白云石化结晶灰岩。

2.4 矿石特征

矿区内矿石矿物组成较简单, 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 次为黝铜矿、褐铁矿、细硫砷铅矿, 偶见白铅矿、菱锌矿沿其硫化物边缘分布。脉石矿物主要是方解石和白云石, 少量石英、高岭石、赤铁矿、重晶石。猪拱塘铅锌矿的矿石结构较丰富, 以自形— 半自形— 它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柱状结构、乳滴状结构、胶状结构、压碎结构为主(图4)。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以及条带状构造, 其次是角砾状构造、土状构造、皮壳状构造、蜂窝状构造。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常沿白云石晶间缝隙或孔洞充填、交代形成致密块状或浸染状矿石(图5), 浸染状矿石多分布在矿体边部, 致密块状矿石多分布在矿体中部, 脉状、角砾状、胶状构造也较常见, 其中, 黄铁矿常呈粗晶状、碎裂状密集分布在脉石间, 部分呈晶粒状分布于脉石中, 与闪锌矿、方铅矿充填成粒状集合体。矿石总体反映出热液成矿的特点。

图4 猪拱塘铅锌矿床矿石特征Fig.4 O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ugongtang Pb-Zn deposit

图5 矿石矿物组合及镜下显微特征Fig.5 Ore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microscopic photographs

3 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
3.1 控矿因素

(1)构造。区内铅锌矿体主要受NW向断裂构造系统控制, NW向断裂的形成受早期正断层影响, 断层走向和倾向上呈波状起伏或略有相交, 整体显示出由SW向NE方向逆冲的叠瓦状构造。NW向断裂在铅锌成矿过程中起到导矿、容矿的作用, 矿体的产出形态特征受断裂结构面控制, 表现为矿体沿NW向断裂构造呈串珠状或带状展布。 F1断层为NW向叠瓦状构造前缘的逆冲断层, 主矿体产于F1断层破碎带中,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矿体产状与断层产状其本一致, 严格受F1断层破碎带控制; NW向主干断裂旁侧的次级裂隙为矿液沉淀的有利容矿空间, 表现为一系列次级容矿构造所控制的铅锌矿体严格限制在NW向主干断裂带之间。NW向逆冲断裂带控制了富厚铅锌矿体的产出, 其上盘NW向层间压扭性断裂控制了顺层矿体的分布。

(2)地层。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泥灰岩, 其次为泥盆系尧梭组、望城坡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石炭系摆佐组、黄龙组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铅锌矿(化)体对岩性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铅锌矿(化)体受岩性控制明显。当岩石为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不纯碳酸盐岩时, 其化学成分变化较大, 且分布不均匀, 富含泥质, 且杂质含量较高的碳酸盐岩对矿液的充填交代作用极为有利。

3.2 找矿标志

(1)构造宏观标志。热液型铅锌矿床是含矿热液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通过交代作用和充填作用形成的产物, 其形成、分布与控矿构造的特征有密切的联系, 猪拱塘铅锌矿受NW向断裂构造及次级断层破碎带控制, 因此区内NW向断裂及次级断层破碎带为有利成矿构造, 是该类型铅锌矿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2)地层宏观标志。泥盆系尧梭组和望城坡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石炭系摆佐组和黄龙组白云岩、灰岩, 二叠系栖霞组和茅口组泥灰岩、灰岩, 为一套孔隙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建造, 是区内铅锌矿成矿的有利容矿围岩, 是区内铅锌找矿的重要标志。

(3)矿化蚀变宏观标志。矿化蚀变作用主要发生在构造破碎带及构造裂隙两侧及矿体上、下盘围岩中, 铅锌矿围岩蚀变构造带内蚀变强烈, 构造带外蚀变逐渐减弱, 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褐铁矿化、铅锌矿化等为区内矿化蚀变宏观标志。

(4)铁帽。主要矿石矿物在地表被氧化淋滤流失即形成铁帽。

(5)Pb、Zn、Ag等元素组合异常与土壤地球化学Au、As、Sb、Hg元素异常以及地球物理推断解译深部隐伏构造带及极化率异常带、电阻率异常带都是区内铅锌找矿的重要标志。

4 找矿潜力与方向

矿床类型对于区域构造环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20] , 大多数铅锌矿床或铅锌银矿床都集中分布于汇聚板块边缘及其造山带内, 其形成常与造山过程中的局部构造作用的变化和含矿热液系统的地壳深度有关。紫云— 垭都断裂带在早古生代形成, 经历了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沉降、岩浆侵位、消亡等阶段[21]。其区域构造演化具有形成铅锌矿床的优越的地质条件。

区域化探成果显示, 沿紫云— 垭都断裂带及南西侧存在多个Pb、Zn、Ag化探异常, 这些异常呈串珠状, NW向展布, Pb、Zn具三级浓度, 最高含量Pb为748× 10-6, Zn为1 150× 10-6, 异常平均值Pb为237× 10-6, Zn为473.4× 10-6, 异常衬度分别为3.0和2.37。这些化探异常与区域走向NW向重力高值异常带套合较好, 均与NW向断裂带关系密切, 展示出较好的区域找矿前景。猪拱塘铅锌矿区物探综合异常及Zn、Pb、Ag、Cu多元素组合异常在盲矿体上方均有出现, 异常总体呈NW向展布, 与区内控矿断层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猪拱塘铅锌矿床的铅锌矿(化)体严格受NW向断裂构造带的控制, 目前所发现的矿体均赋存于NW向断裂破碎带中。F1含矿构造带中部的部分地段已有深部钻孔工程控制, 但由于矿体埋藏深度大, F1断裂除中部主矿体范围外, 两侧未进行有效工程验证。由于对矿床控矿因素认识不够, F1断裂下盘次级断裂控制的矿体尚未完全得到控制, 矿体深部未封闭。按照热液矿床的成矿规律, 矿体向深部仍有较大的延伸空间, 资源潜力较大。由此可见, F1含矿构造带的走向延长和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空间。此外, 矿区NW向控矿构造尚有F2及隐伏断裂F20、F30等, 且该区的铅锌异常吻合较好, 推断多为破碎带中的铅锌矿脉引起。根据勘查区基本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22], 综合分析认为区内NW向断裂、NW向次级断裂及层间剥离构造, 是区内有利于成矿的构造与成矿结构面, 且成矿作用标志特征较为清晰, 通过进一步的地质找矿评价工作, 在猪拱塘铅锌矿区深部及外围有望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5 猪拱塘铅锌矿床的发现意义

(1)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是我国铅锌矿的重要成矿带, 有会泽、昭通、乐红等超大型铅锌矿产出, 主要分布于滇东北、川西南及黔西北矿集区, 其中已发现的大型以上铅锌矿床集中在滇东北和川西南矿集区。黔西北矿集区以往未见大型以上铅锌矿床的相关报道。猪拱塘铅锌矿床的发现, 打破了以往黔西北铅锌矿集区难以找到超大型铅锌矿的认识, 显示黔西北地区具有寻找隐伏铅锌矿床的巨大潜力。

(2)猪拱塘铅锌矿床的发现在黔西北地区是历史性的突破, 不仅具有巨大经济价值, 而且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表明, 黔西北地区分布有重要成矿意义的容矿岩石及成矿构造组合, 这大大拓展了该区铅锌找矿空间, 为黔西北地区铅锌找矿指明了方向。

(3)猪拱塘铅锌矿床位于紫云— 垭都断裂带北西段, 近年来开展了系统的地质研究工作, 形成了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 尤其是对矿区构造控矿特征的分析和认识, 对寻找和重新评价黔西北地区其他矿床(点)均具有参考作用。

(4)猪拱塘铅锌矿床的发现增强了黔西北地区铅锌找矿信心。猪拱塘铅锌矿床的勘查经验表明, 在已知成矿带和已知矿床的走向及倾向上分析成矿地质环境, 确定找矿靶区, 分析容矿层位、控矿构造形态特征, 研究控矿构造空间变化规律及含矿性, 大胆进行工程验证, 才有望在该区域实现找矿突破。该矿床的发现, 对黔西北地区寻找隐伏铅锌矿床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5)猪拱塘铅锌矿床的发现大大增强了黔西北地区铅锌资源实力, 提高了铅锌矿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程度, 对建立黔西北铅锌矿资源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猪拱塘铅锌矿床位于国家级乌蒙山连片扶贫攻坚区的腹地, 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带动当地精准脱贫, 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乌蒙山国家扶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具有深远的影响。

6 结论

(1)猪拱塘铅锌矿床位于紫云— 垭都断裂带北西段, 矿体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 呈透镜体状、脉状、似层状赋存于泥盆系上统— 二叠系中统碳酸盐岩中, 走向和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展布, 其形态、规模受断裂破碎带控制。

(2)猪拱塘矿区NW向断裂在走向和倾向上呈波状起伏或略有相交, 目前已发现的矿体均赋存于该断裂破碎带中, 铅锌矿(化)体对岩性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铅锌矿(化)体受灰岩、白云岩岩性控制明显。围岩蚀变常见次生方解石、白云石、石英、褐铁矿、黄铁矿等矿物, 含矿断裂-容矿岩性-围岩蚀变, 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3)猪拱塘矿区NW向断裂及次级断裂破碎带, 具有较好的铅锌成矿条件和典型的找矿标志, 其铅锌找矿前景巨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张长青, 吴越, 王登红, . 中国铅锌矿床成矿规律概要[J]. 地质学报, 2014, 88(12): 2252-2268. [本文引用:1]
[2] 杨德传, 汪磊, 李再勇. 激电中梯测量在晴隆丁头山铅锌矿找矿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调查, 2017, 4(6): 89-98. [本文引用:1]
[3] 付胜云, 李泽泓, 贺春平, . 湖南凤凰地区地质构造与汞铅锌矿成矿关系研究[J]. 中国地质调查, 2017, 4(6): 15-23. [本文引用:1]
[4] 金中国.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 5-30. [本文引用:1]
[5] 何良伦, 吴大文, 赵锋, . 贵州省赫章县猪拱塘铅锌矿详查报告[R]. 2018: 207-213. [本文引用:1]
[6] 韩润生, 陈进, 李元, . 云南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构造地球化学及定位预测[J]. 矿物学报, 2001, 21(4): 667-673. [本文引用:1]
[7] 韩润生, 刘丛强, 黄智龙, . 论云南会泽富铅锌矿床成矿模式[J]. 矿物学报, 2001, 21(4): 674-680. [本文引用:1]
[8] 韩润生, 陈进, 李元, .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其隐伏矿预测[J]. 矿物学报, 2001, 21(2): 265-269. [本文引用:1]
[9] 韩润生, 胡煜昭, 王学琨, .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J]. 地质学报, 2012, 86(2): 280-294. [本文引用:1]
[10] 韩润生, 王峰, 赵高山, . 滇东北矿集区昭通毛坪铅锌矿床深部找矿新进展[J]. 地学前缘, 2010, 17(3): 275. [本文引用:1]
[11] 韩润生, 邹海俊, 胡彬, . 云南毛坪铅锌(银、锗)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J]. 岩石学报, 2007, 23(9): 2109-2118. [本文引用:1]
[12] 毛德明. 贵州赫章天桥铅锌矿床围岩的氧、碳同位素研究[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29(2): 8-11. [本文引用:1]
[13] 张荣强, 周雁, 汪新伟, . 贵州西南部威-紫-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J]. 地质力学学报, 2009, 15(2): 179-189. [本文引用:1]
[14] 程国繁, 徐安全. 试论“威宁—紫云”北西向构造带变形特征[J]. 贵州地质, 1998, 15(4): 311-320. [本文引用:1]
[15] 金中国, 黄智龙. 黔西北垭都—蟒硐断裂带铅锌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 地质与勘探, 2009, 45(2): 20-26. [本文引用:1]
[16] 郑传仑. 黔西北铅锌矿的矿质来源[J].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4, 14(2): 113-124. [本文引用:1]
[17] 钱建平. 黔西北威宁—水城铅锌矿带动力成矿作用研究[J]. 地质地球化学, 2001, 29(3): 134-139. [本文引用:1]
[18] 唐森宁. 黔西北滇东北层控铅锌矿床特征及其成矿模式[J]. 地质与勘探, 1984, 20(12): 2-8. [本文引用:1]
[19] 秦建华, 廖震文, 朱斯豹, . 川滇黔相邻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成矿特征[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6, 36(1): 1-13. [本文引用:1]
[20] 肖龙. 汇聚板块边缘的金矿成矿作用[J].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19(1): 46-50. [本文引用:1]
[21] 毛健全, 张启厚, 毛德明, . 水城断陷构造演化及铅锌矿研究[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8: 104-129. [本文引用:1]
[22] 叶天竺, 吕志成, 庞振山, .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 总论[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4: 424-54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