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青年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声明   |   开放获取政策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平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4年 1卷 1期
刊出日期:2014-03-01

成果研究
项目成果通讯
地调纵横
地学研究
 
       项目成果通讯
1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与展望
殷跃平,张永双,伍法权,成余粮
2008年5.1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诱发地质灾害最严重的一次特大地震。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主要研究进展与成果: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地球物理探测、GPS位移监测、斜坡地震动测试及大型物理模拟等技术,调查和研究了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揭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并开展了震后重建区高位滑坡泥石流防治和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为强震山区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4 Vol. 1 (1): 1-9 [摘要] ( 528 ) RICH HTML PDF (11651 KB)  ( 156 )
10 新疆东昆仑-阿尔金区域化探工作进展及主要成果综述
景宝盛,陶玲,李惠
通过对东昆仑-阿尔金地区区域化探工作研究程度及取得主要成果的介绍,说明了该区开展区域化探工作所采用关键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并大致阐述了本区39种元素的富集特征及其分带性。通过研究认为,东昆仑-阿尔金地区是铅、锌、铁、铜、金、银、钨、钼、锡、锑、汞等多元素的富集区,东昆仑祁漫塔格是以铅、锌、铁、铜、钨、锡、金等为主的多金属地球化学带,阿尔喀山一带则是东昆仑地区的主要汞、锑地球化学带,另外,阿尔金金、铜成矿带和阿帕-茫崖超基性岩带也是本区具有重要地质找矿意义的地球化学区带,上述研究成果对该区后继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亦为该区成为重要的整装勘查区和资源接替区奠定了基础。
2014 Vol. 1 (1): 10-13 [摘要] ( 350 ) RICH HTML PDF (748 KB)  ( 333 )
14 祁连-龙首山元古宙大火成岩省与金川型铜镍矿关系探讨
张照伟,李文渊,高永宝
祁连-龙首山地区发育多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成矿表现及与金川矿床所代表的大规模岩浆事件的关系尚不清晰。本次研究通过区域地质建造对比、详细剖面刻画,岩石学、地球化学辅助,厘定了祁连-龙首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年代学格架与含矿性评价,初步表明金川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新元古代大规模岩浆事件的产物,可能与诺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所导致的大火成岩省有关。在其外围,发育有多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尽管南祁连化隆地区所发现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与金川铜镍矿为非同期的产物,但也表明是一期比较重要的岩浆铜镍矿成矿事件,对于拓展区域找矿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作用。
2014 Vol. 1 (1): 14-18 [摘要] ( 308 ) RICH HTML PDF (757 KB)  ( 340 )
       地学研究
19 大兴安岭中北段森林沼泽丘陵景观区的1∶5万化探方法技术研究
徐仁廷,孔牧,杨少平,喻劲松,王乔林,韩伟,郭志鹃,宋云涛,王成文
在森林沼泽水系较不发育区开展土壤测量时,部分区段存在厚度为1~3 m的黏土层,采样困难,大家选用采样介质不一。通过对比研究残积土、腐殖土、黏土的粒级分布特征、元素分布特征及同点采集的样品元素含量的对比研究,认为在大兴安岭中北段森林沼泽丘陵景观区开展1∶5万化探时采用的方法为:采样介质为残坡积土;采样粒级为-10~+60目;采样密度为9点/km2;野外样品加工方法为水筛。
2014 Vol. 1 (1): 19-27 [摘要] ( 318 ) RICH HTML PDF (7051 KB)  ( 138 )
28  河北省邯郸、邢台东部四县地下水越流问题的同位素分析
姜先桥,尚琳群,王永强,刘煜,韩冲,陈英杰
深层地下水的属性、深浅层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越流)是水文地质工作者一直研究和争论的问题。在对邯郸、邢台东部四县深、浅层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样品的采集与测试中,发现该区地下水中氚同位素含量较高(15~30 TU,最高达51.1 TU)。本文利用区域大气降水中氚同位素衰减规律与特征,结合研究区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动态特征、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岩性特征,对特定水文地质条件下浅层地下水向深层地下水越流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本区存在浅层地下水越流至深层地下水的可能,在深层地下水中出现的高氚含量是其重要的证据。
2014 Vol. 1 (1): 28-31 [摘要] ( 359 ) RICH HTML PDF (742 KB)  ( 615 )
32 河南商城县老母猪石山钽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郭俊刚,卞孝东,王盘喜,王守敬
老母猪石山钽铌矿区位于大别山北麓,秦岭-大别造山带核部,秦岭褶皱系东秦岭褶皱带的东延部位。区内钽铌矿赋存于大红口岩组下段钾长浅粒岩中,钽铌矿含钽铌矿物为铌铁矿、铌铁金红石和富钛赤铁矿。钽铌矿石具有含钽铌矿物粒度细、高度分散的特点。老母猪石山钽铌矿床为一变质成因矿床,本文侧重研究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控矿因素,这对豫南地区寻找该类型钽铌矿等稀有金属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4 Vol. 1 (1): 32-37 [摘要] ( 346 ) RICH HTML PDF (6371 KB)  ( 392 )
       地调纵横
38 苏丹东部地区BIF型铁矿和CID型铁矿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雷义均,李勇,姚华舟,王建雄,刘国庆,李闫华,张彦伟,王芳,艾哈迈德·哈伦·埃尔汤
在苏丹东部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新发现的BIF铁矿是与火山岩密切相关的Algoma型铁矿,矿石品位TFe 37.78%,对进一步研究努比亚地盾的形成时代和古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苏丹79区块发现的含铁石英砂岩,呈北东向带状分布, 角度不整合于努比亚地盾之上,通过与西澳CID型铁矿对比,存在交错层理和底砾岩等明显的再生沉积特征,矿石品位TFe 31.91%~39.33%;通过对BIF型铁矿、CID型铁矿和努比亚杂砂岩三者部分元素及氧化物含量的分析对比,以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CID型铁矿是由BIF铁矿风化剥蚀后搬运沉积于附近古河道内;苏丹努比亚地盾区CID型铁矿的发现,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找矿意义。
2014 Vol. 1 (1): 38-45 [摘要] ( 418 ) RICH HTML PDF (3440 KB)  ( 469 )
46 第四纪沉积物测年新进展
袁璐璐,汪明启,胡佳乐
由于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类型与成因的差异,第四纪沉积物岩性、组成会随时间变化,并且结构和厚度在空间上也可能发生明显变化,使得长期以来难以测得其准确年代。论文对K/Ar法和40Ar/39Ar法、玻璃陨石法、铀系定年、氨基酸外消旋法、宇宙成因核素法、电子自旋共振定年等各种方法的定年范围和测定对象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第四纪测年方法新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途径。要提高所测年代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不仅需要丰富的地质工作经验,还需要选择最恰当的定年方法,并且尽可能用多种定年方法进行交叉对比。随着第四纪环境演变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地质学者的关注,相信第四纪沉积物定年方法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演化等研究领域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4 Vol. 1 (1): 46-51 [摘要] ( 438 ) RICH HTML PDF (1000 KB)  ( 771 )
       成果研究
52 1999—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项目资助论文分析
史静,王鑫,刘素芳,刘澜,章茵,李玉馨
本文以SCI、CSCD和GDS 3个数据库1999—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项目资助发表的论文为统计分析源,从论文产出、论文机构分布、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和作者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期望从一个侧面来反映15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影响深度和广度。
2014 Vol. 1 (1): 52-57 [摘要] ( 345 ) RICH HTML PDF (1758 KB)  ( 320 )
58 基于普适化服务的物化探科技成果特征及应用群划分初探
周进生,张凤麟,徐柯健,臧小鹏
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即物化探是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手段。物化探科技成果的特征及分类研究将有助于各应用群了解该专业化成果,推进其普适化服务。本文初步研究并定义了物化探科技成果,提出了物化探科技成果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信息性与实物性、原创性与集成性、专业性与广泛性特征;按照研究的目的将成果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研究成果三类;将物化探科技成果的应用群划分为专业、政府、公众三大类应用群,并分别列出了需求意向以及成果表达形式,为未来的普适化产品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4 Vol. 1 (1): 58-62 [摘要] ( 285 ) RICH HTML PDF (927 KB)  ( 368 )
  编辑部公告
22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刊征稿启事
22 喜讯: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办的《中国地质调查》连续第3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 《中国地质调查》获得来自Scopus数据库的首个CiteScore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已在我刊网站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关于成立《中国地质调查》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的通知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电子版已在中国知网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收录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价为准核心学术期刊
  下载中心
2014—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文献列表
《中国地质调查》论文模板
版权许可协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友情链接
22 自然资源部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
22 中国地质图书馆
2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中国地质学会
22 山东国土资源
22 华东地质
2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访问总数:
期刊网站版权所有 © 《中国地质调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政编码:100083 京ICP备05064691号-3
电话:010-66554884,66554890 电子邮箱:zgdzdc@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