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青年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声明
|
开放获取政策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平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8卷 5期
刊出日期:2021-10-20
能源与矿产资源
基础地质
海洋地质
灾害与环境
科技与综合
能源与矿产资源
1
基于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的思考与认识
邹武建, 谢非, 马风华, 张勇, 马小娟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01
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内,开展页岩气储层的矿物成因、母岩性质对页岩储层中黏土等矿物的发育形成及油气储层意义、矿物演化序列过程中对有机质生烃及形态变化的控制机理、特征性矿物赋存的油气地质学意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油气赋存认识以及“木桶效应”参数的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有望成为丰富页岩气地质理论的方向。在前人对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实践与认识,认为物源-沉积与生烃-成藏2个源汇体系的地球系统作用过程是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的根本控制因素,构造-沉积这一结构性控制因素对页岩储层性质起决定性作用,后期构造改造及成藏演化等系统控制因素是对前者的修饰改造。页岩储层内烃类气体的多源多汇在一定程度上可突破储层非均质性,认为含气量与总有机碳含量相关系数是储层非均质性强弱的一种表征。研究成果丰富了页岩气调查评价理论体系,为后续评价工作提供了方法参考。
2021 Vol. 8 (5): 1-9 [
摘要
] (
155
)
RICH HTML
PDF
(2390 KB) (
227
)
10
开采状态下河北平原孔隙热储地热水资源的构成——以辛集集中开采区为例
苏永强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02
地热水属于承压水,其储存量包括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两部分,当水位处于含水层顶板以上时,已开采出的地热水只能是弹性储存量。在河北平原区进行区域地热资源评价时,地热水可开采量按照开采系数法、解析法等不同方法计算,与弹性储存量存在巨大差距。为研究地热水开采资源的构成并更加准确评价集中开采区地热水的可开采量,采用地下水均衡法对辛集集中开采区地热水开采资源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 侧向补给量为126×10
4
m
3
,占开采资源量的60.9%; 越流补给量为19.7×10
4
m
3
,占开采资源量的9.55%; 弹性释水量为33.1×10
4
m
3
,占开采资源量的16.1%; 弱透水层压密释水量为27.4×10
4
m
3
,占开采资源量的13.3%。研究结果说明,集中开采区地热水的开采资源量不仅仅来自于热储层的弹性释水量,还包括侧向补给量、越流补给量和弱透水层的压密释水量。研究成果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地热资源、更好地遏制和缓解地热水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2021 Vol. 8 (5): 10-17 [
摘要
] (
104
)
RICH HTML
PDF
(3418 KB) (
110
)
18
重庆市温塘峡背斜地热资源特征
樊新庆, 尚亚军, 张凇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03
温塘峡背斜是华蓥山帚状穹褶束中的背斜之一,地热水资源丰富,地热显示主要表现为天然温泉和人工温泉2类。通过统计和分析背斜两翼地热钻井的水量、水质和含水层资料,发现该构造主要热储含水层为嘉陵江组四段和二段,次要热储含水层为嘉陵江组三段和一段。水化学类型以硫酸盐型为主,但两翼有所不同,镁钙离子当量浓度比小于1,说明地热水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灰岩含水层。水质和水量受地质构造作用控制。温塘峡背斜具备热储盖层、热储层和下部热储隔热隔水层的层状热储结构特征,热储温度表现为西翼和东翼相当。物探测井数据显示,1 700~2 000 m深度处热储温度在26.42~51.7 ℃之间,且自北向南略有升高。研究成果可为温塘峡地热水资源进一步勘查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1 Vol. 8 (5): 18-24 [
摘要
] (
137
)
RICH HTML
PDF
(2116 KB) (
210
)
25
黔西北峨眉山玄武岩顶部Fe-Al岩系特征及其三稀元素富集特点
薛洪富, 曾道国, 向明坤, 忙是才, 张安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04
黔西北峨眉山玄武岩顶部普遍发育Fe-Al岩系。为查明峨眉山玄武岩顶部Fe-Al岩系特征,探讨其三稀元素富集特点,开展了针对峨眉山玄武岩顶部Fe-Al岩系的野外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当峨眉山玄武岩上覆地层分别为宣威组或龙潭组时,峨眉山玄武岩顶部风化壳Fe-Al岩系表现出明显差异。样品测试结果表明: Fe-Al岩系内Sc、Nb、REE等三稀元素含量丰富,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宣威组Fe-Al岩系内Sc、Nb、REE含量更高,尤其是Nb和REE。Fe-Al岩系内Sc、Nb、REE等三稀元素富集为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初始富集和后期改造再次富集作用的结果。
2021 Vol. 8 (5): 25-34 [
摘要
] (
98
)
RICH HTML
PDF
(8428 KB) (
119
)
35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安徽范水洼地区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王金鑫, 张嵩松, 赵文广, 张志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05
滁州范水洼地区是皖东重要的铜金矿找矿远景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是其重要的金矿成矿类型。前人在综合电磁方法解释和推断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为了在该区实现找矿突破,在与范水洼矿区主要构造的垂直方向上布设综合物探地质剖面,包括重磁、音频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研究结果表明: ①范水洼矿区西侧黄破断裂上部较陡,在深度约500 m处变缓,而后在深度1 500 m处又转变为陡倾; ②矿区深部存在两处较为明显的隐伏断层,倾向南东,倾角70°~75°。两隐伏断层之间可能存在隐伏岩体,该隐伏岩体埋深较浅(400~500 m)。而后在成矿有利部位施工了1个1 500 m的直孔钻探工程,结果表明黄铁矿化强烈的构造角砾岩是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主要赋矿位置。但因地层中碳质成分的影响,通过极化率寻找该成矿有利部位效果不佳,宜通过寻找电阻率梯度带,进而推断断裂构造发育的位置,再圈定有利于成矿的构造破碎带。通过结合该区的岩石物性结构、成矿地质特征以及控矿地质条件,解译了矿区深部构造地质特征,明确了找矿有利块段,为下一步金矿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1 Vol. 8 (5): 35-44 [
摘要
] (
131
)
RICH HTML
PDF
(9120 KB) (
221
)
基础地质
45
下扬子皖南地区皖泾地2井地质特征与优快钻井对策
郭军, 李岩, 王文彬, 王超技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06
皖南地区发育有三叠系殷坑组、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2套油气成藏系统,但区域上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软硬交错、变换频繁,缩径、井漏、井壁垮塌、卡钻等各种复杂情况时常发生,且局部存在高压气层,钻探施工面临巨大挑战。皖泾地2井通过采用随钻堵漏、复合堵漏、页岩专用取心钻头、混合钻头、强抑制性钻井液等技术对策,实现了该井的优快钻进,将钻井周期缩短了24 d,并采用弹韧性双凝双密度固井技术保证了生产套管的固井质量,为下一步的压裂试气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该套技术体系可为今后该区同类工程的优快钻井施工提供借鉴作用。
2021 Vol. 8 (5): 45-52 [
摘要
] (
98
)
RICH HTML
PDF
(3923 KB) (
189
)
53
西藏冈底斯中段错杰地区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胡林, 徐琳, 肖进, 徐刚, 罗绍强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07
在西藏冈底斯中段错杰地区发现一套含孔雀石的花岗斑岩,为确定其形成时代、成因及其找矿意义,对该套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相学、LA- 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该套花岗斑岩中的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
206
Pb/
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3.9±0.2)Ma,侵入时代为中新世。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具有富SiO
2
、富Al
2
O
3
、富碱、富钠的钙碱性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花岗斑岩相对富集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Yb等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为(47.4~141.4)×10
-6
,轻稀土相对富集,具正Eu异常。经过综合分析,认为花岗斑岩形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部分分离结晶作用。通过将花岗斑岩的地质特征与区域典型矿床进行对比,发现错杰地区花岗斑岩具有与冈底斯斑岩铜矿相似的地质特征及成矿系统,深部可能隐伏有较大的含矿斑岩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021 Vol. 8 (5): 53-63 [
摘要
] (
106
)
RICH HTML
PDF
(6146 KB) (
522
)
64
新疆若羌县阿确墩地区1:5万红土岭等四个图幅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主要进展及成果
李猛, 胡朝斌, 查显锋, 高晓峰, 李婷, 姚志亮, 赵帅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08
为查明新疆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铜镍矿和早中生代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背景,采用“找矿发现-规律总结-新区发现”工作技术方法,在新疆若羌县阿确墩地区开展了1:5万红土岭等四幅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及主要成果为: ①查明研究区内吐特卡—红土岭一带出露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具有镁铁—超镁铁质岩的特征,是早泥盆世早期裂解环境下亏损地幔与岩石圈地幔共同作用的产物,而非原定的“蛇绿岩残片”; ②首次在研究区内的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中新发现退变质榴闪岩,呈透镜状产出于片麻岩中,获得的两组变质年龄与东昆仑已报道的榴辉岩、榴闪岩等高压变质岩石的高压变质年龄(450~430 Ma)和退变质作用时代(420~405 Ma)相接近,暗示了东昆仑早古生代存在规模巨大(大于1 000 km)的高压变质岩带,对探讨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③通过1:5万化探综合异常查证,新发现金、铜镍等6处矿(化)点,其中以玉古萨依铜镍矿化点和豹子沟金矿点最具找矿潜力; ④在系统总结研究区含矿层位、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代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划分了2个成矿远景区,圈定2个找矿靶区,并对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
2021 Vol. 8 (5): 64-73 [
摘要
] (
106
)
RICH HTML
PDF
(12848 KB) (
122
)
74
东昆仑山中段布尔汗布达山地区断裂特征及昆中断裂带南界讨论
周琳雄, 尹建华, 王勇, 郑科, 张国忠, 邓志龙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09
布尔汗布达山西南缘属东昆仑造山带腹地,新太古代以来区域构造作用强烈。中二叠世,随着东昆仑地区多岛洋盆依次关闭,研究区形成数条近于平行的EW向深大断裂组合,构成昆中断裂带主体格架。通过研究分析与断裂相关的地形地貌、遥感影像、地球物理、岩石地层、变形变质、断裂结构组成、显微构造等,总结出主要断裂特征,并梳理了区内构造格架,针对尚未统一认识的昆中断裂带南界问题进行探讨,最终认为温冷恩断裂属昆中断裂带南界断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地质问题分析提供了依据。
2021 Vol. 8 (5): 74-83 [
摘要
] (
106
)
RICH HTML
PDF
(9453 KB) (
139
)
84
甘肃北山新元古代侵入岩的厘定及其对北山盆山演化格局的制约
王红杰, 郭峰, 冯乃琦, 刘佳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10
北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组成部分,记录了重要的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信息。对甘肃北山咸水沟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所划的泥盆纪侵入岩开展研究,新解体出新元古代二长花岗岩体,对该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其
206
Pb/
238
U加权年龄为(787 ±15)Ma。岩石富SiO
2
、低TiO
2
、高Al
2
O
3
、富碱,里特曼指数
σ
和铝饱和指数A/CNK均大于1.05,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富集,(La/Yb)
N
值为15.20~23.28,表明轻重稀土高度分异,(La/Sm)
N
比值为3.14~4.22,指示轻稀土分馏较大,具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Rb、Th、La,亏损Nb、P、Ti、Sr,表现出S型花岗岩特征。北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构造环境,位于Rodinia超大陆边缘,该期岩浆事件反映了新元古代北山地区发生了板块碰撞。
2021 Vol. 8 (5): 84-94 [
摘要
] (
110
)
RICH HTML
PDF
(6486 KB) (
107
)
海洋地质
95
广西三娘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特征及风险评价
庞国涛, 阎琨, 李伟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11
为研究广西三娘湾海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中烃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0月在三娘湾海域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加速溶剂萃取GC-MSD法对沉积物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三娘湾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为37~241.8 ng/g,总体处于含量较低的水平,但与往年相比研究区PAHs含量增加明显。通过组分分析等方法进行PAHs的来源分析,结果指示其主要来源为燃烧源,夹杂石油源的混合来源; 通过效应区间法对多环芳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认为其总体处于风险较低的水平。综合研究表明,三娘湾海域总体生态环境较好,但人类活动对多环芳烃含量及分布特征的影响较明显,需要持续关注。
2021 Vol. 8 (5): 95-100 [
摘要
] (
103
)
RICH HTML
PDF
(1975 KB) (
109
)
灾害与环境
101
贵州福泉市英坪磷矿水文地质条件与深部工程突水灾害防治研究
蒲开兴, 蒲庆隆, 曾凡祥, 蔡健龙, 任永林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12
采用先分析后逐层深入的方法,对福泉市英坪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选择矿区南风竖井工程附近断层、节理裂隙等发育的富水区域,采用大口径钻孔抽排地下水,利用抽排形成的补给漏斗对地下水静水压力、水位、补径排等进行干预,摸清了矿区地下水补径排规律,查明了造成深部采掘工程施工突水的主要因素及途径。研究认为,在断裂和节理裂隙发育的富水区进行大口径钻孔抽排可达到抽排疏干效果,能够较好地解决突水危害,是治理矿山突水危害十分有效的措施。该防治技术方法在该地区类似矿山建设中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
2021 Vol. 8 (5): 101-107 [
摘要
] (
108
)
RICH HTML
PDF
(4128 KB) (
172
)
108
泰青威天然气管道临朐段水毁灾害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张成信, 魏龙飞, 唐尧, 王艳超, 代晓光, 任永健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13
对泰青威天然气管道临朐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临朐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水毁灾害,具体可分为坡面水毁、河沟道水毁和台田地水毁。野外地质灾害实地调查临朐段管道沿线共发现地质灾害15处,其中坡面水毁点6处,河沟道水毁点4处,台田地水毁点5处。采用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的有1处,占6.66%; 风险等级中等的有4处,占26.67%; 风险等级较低的有10处,占66.67%。根据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发育密度、风险等级等因素,划分地质灾害中易发区61 km,低易发区10 km,管道沿线以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为主。最后,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消减措施,为后期管道安全运营和风险整治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据。
2021 Vol. 8 (5): 108-114 [
摘要
] (
100
)
RICH HTML
PDF
(2846 KB) (
175
)
科技与综合
115
陕西关中盆地粉质黏土热物理性质研究
薛圣泽, 周阳, 刘建强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14
关中盆地浅层地热能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开采程度仍有待提高。土壤的热物理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工程特性,对浅层地热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开发方法等具有较大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和宝鸡市范围内的粉质黏土的热物理性质开展研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了粉质黏土比热容、导温系数和热导率的宏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粉质黏土的热导率为0.82~2.65 W/(m·K),导温系数为0.001 28~0.004 86 m
2
/h,比热容为0.77~1.53 kJ/(kg·K); 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热导率整体呈减小趋势,且数值分布范围缩小; 比热容总体随导温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导温系数随热导率的增大呈线性增大,且相关系数均较高。研究可为工程实践过程中开发利用浅层地热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021 Vol. 8 (5): 115-121 [
摘要
] (
160
)
RICH HTML
PDF
(6330 KB) (
119
)
12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及修复研究——以汶川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
李复勇, 唐尧, 张成信, 杨力, 范冬丽
DOI: 10.19388/j.zgdzdc.2021.05.15
矿山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势必形成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恢复生态、兼顾景观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相关规范与要求,以汶川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从矿山环境角度介绍了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开展矿山斜坡整体稳定性、采场边坡稳定性、弃渣堆稳定性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治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基本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防治区。结果表明: 矿山斜坡及弃渣堆现状基本稳定、采场边坡稳定性较差、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中等; 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可划分为一般防治区和较严重防治区,其中一般防治区面积约554 m
2
(矿区无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影响区内无居民居住,无威胁对象,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矿业活动对水土环境影响程度为影响程度小,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活供水)、较严重防治区面积186 m
2
(矿区与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的“坡面浮石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块石+植被重建”等修复建议,为同类型矿山绿色开采及地质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的重要技术参考依据。
2021 Vol. 8 (5): 122-128 [
摘要
] (
118
)
RICH HTML
PDF
(1922 KB) (
225
)
编辑部公告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刊征稿启事
喜讯: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办的《中国地质调查》连续第3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地质调查》获得来自Scopus数据库的首个CiteScore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已在我刊网站发布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关于成立《中国地质调查》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的通知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电子版已在中国知网发布
《中国地质调查》被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收录
《中国地质调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价为准核心学术期刊
下载中心
2014—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文献列表
《中国地质调查》论文模板
版权许可协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友情链接
自然资源部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地质学会
山东国土资源
华东地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访问总数:
期刊网站版权所有 © 《中国地质调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政编码:100083 京ICP备05064691号-3
电话:010-66554884,66554890 电子邮箱:zgdzdc@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