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青年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声明   |   开放获取政策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平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8卷 3期
刊出日期:2021-06-20

基础地质
海洋地质
科技与综合
探讨与争鸣
能源与矿产
资源与环境
 
       探讨与争鸣
1 未来百年全球气候变化分析
刘焰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01
未来百年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当前学术界激烈争议的议题,深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理才能正确认识全球气候变化。持续生长的青藏高原吸收了巨量的CO2,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大幅下降,使地球从温室气候进入到以冰期、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征的冰室气候,青藏高原成为新生碳储库。在间冰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将淡水输送到中低纬度内陆区(以下简称内陆区),导致内陆区的硅酸岩化学风化强烈,植被和湖相沉积发育,吸收了巨量大气CO2,是碳汇; 在冰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将内陆区表层淡水与尘埃最终输送到高纬度地区,导致内陆区荒漠化,对大气CO2的吸收量远小于其自身的排放量,内陆区成为碳源,使大气CO2浓度上升。这是中新世以来大气CO2浓度维持低浓度、准动态平衡的机理。地表平均温度的变化驱动了淡水在高、低纬度地区之间循环。人类巨量碳排放使全球大气CO2浓度暂时快速上扬,全球变暖,淡水回到内陆区,导致内陆区变绿,硅酸岩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吸收大气CO2的能力大幅提高,内陆区又变成碳汇,抑制大气CO2浓度的进一步上升; 初步测算,最早2050年、最迟2090年,当大气CO2浓度达到(510±40)×10-6时,其快速上升的趋势将得到抑制; 未来百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受地球和太阳内部的构造活动所驱动,是周期性变化的、是可预测。
2021 Vol. 8 (3): 1-11 [摘要] ( 183 ) RICH HTML PDF (2974 KB)  ( 169 )
       能源与矿产
12 激电法在巢湖市山里许矽卡岩型铜金矿靶区评价中的应用
陈志东, 王子豪, 刘升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02
为了在安徽省巢湖市山里许以西实现新的找矿突破,先后投入了双频激电扫面工作及大功率激电测深剖面工作。通过对取得的激电异常特征进行研究,推断了2处构造的分布; 提取激电二次信息发现,激电电导率异常在研究区已知铜矿化部位有较好的反映,综合激电异常等特征,圈定了研究区以西2处成矿靶区; 通过激电多参数与已知矿体综合分析,能有效地评价研究区矿致异常,为下一步钻探工程验证提供地球物理依据,也为今后在类似矿区外围找铜金多金属矿的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2021 Vol. 8 (3): 12-20 [摘要] ( 119 ) RICH HTML PDF (6073 KB)  ( 152 )
21 综合物探方法在隆起型地热田找矿中的应用
赵季初, 郭国强, 吴清华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03
以厦门香山湾地热田勘查成果为例,综合运用可控源音频电磁测深法、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及视电阻率测深法,寻找与断裂有关的地热水富集地段,并根据异常解释圈定钻孔靶区。结果表明: 可控源音频电磁测深法可高效地解译、推测研究区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确定可能的地热水富集地段; 垂直推测断裂走向布设视电阻率联合剖面及视电阻率测深剖面,可对可控源音频电磁测深法推测的断裂进行验证,并进一步确定地热水富集地段断裂的产状,有效排除物探解译结果的多解性; 选择多组断裂上盘形成的交叉地段作为地热地质钻探的最佳靶区。钻探结果显示: 厦门香山湾地热田单井涌水量41.76 m3/h,水温52 ℃,地热流体可溶性总固体含量为6 183.19 mg/L,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
2021 Vol. 8 (3): 21-29 [摘要] ( 147 ) RICH HTML PDF (7397 KB)  ( 84 )
       基础地质
30 安徽五河地区岩浆岩及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张家嘉, 顾大年, 杜东旭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04
为研究五河地区金矿床与岩浆岩、构造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重磁异常推断隐伏岩体的分布特征,研究岩浆岩与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关系、成矿流体的同位素特征以及郯庐断裂带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金矿床大多位于已知岩体或隐伏岩体的边缘,区内各矿床的成矿流体相似,H-O同位素图解中石英样品点大部分落入岩浆水范围,部分落入变质水范围。岩浆岩为金矿成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岩浆的侵入引起了变质岩系的活化,两者形成的混合流体为金元素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热源,在金矿和形成过程中活化了金元素,成矿流体沿主干断裂的NNE—NE向次级断裂运移、富集、成矿。
2021 Vol. 8 (3): 30-39 [摘要] ( 176 ) RICH HTML PDF (13654 KB)  ( 88 )
40 安徽省宁国大龙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效果
写熹, 李斌, 杜玉雕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05
大龙地区位于皖浙两省交界地带,地形条件恶劣,始终未开展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找矿工作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在研究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运用元素的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富集离散特征等理论和相关技术方法,对大龙地区土壤中12种微量元素的测量结果进行地球化学统计分析,显示Ag、W、Mo、Bi、Zn共5种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2种元素进行了R型因子等相关分析,划分出了Mo-Ag-Cu-As-Sb-Hg、W-Bi、Pb-Zn共3组主成矿元素组合。研究区共圈出土壤单元素异常158个、综合异常18个,划分了6个综合异常带,对成矿条件好的5个综合异常带采用槽探、钻探等手段进行了工程验证,发现并圈定了钨、钼、铅锌矿(化)体15条,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2021 Vol. 8 (3): 40-48 [摘要] ( 106 ) RICH HTML PDF (4544 KB)  ( 95 )
49 山东省广饶县地下水位多年动态及其地质环境效应分析
刘帅, 刘志涛, 段晓飞, 冯颖, 蒋书杰, 黄松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06
山东省广饶县地下淡水资源丰富,是本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引发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咸水入侵、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广饶县地下水多年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揭示了本区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规律,预测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 在现状开采条件下,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基本稳定,无加重趋势。考虑地面沉降和咸水入侵的发展趋势,提出深层地下水的约束埋深不应大于80 m,甄庙地区咸水入侵临界水位为10 m,这为当地地下水的合理开采与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2021 Vol. 8 (3): 49-57 [摘要] ( 126 ) RICH HTML PDF (6842 KB)  ( 157 )
       海洋地质
58 南海油气钻井平台遥感监测研究
王义, 李丽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07
南海油气资源储量巨大,近年来周边国家对该海域油气资源的争夺日益白热化,南海领土及油气资源归属的矛盾日益突出,及时监测海上油气钻井平台的分布及其变化状况,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南海油气钻井平台的监测问题,从遥感影像的数据源选择和识别方法2个方面对近年来南海油气钻井平台的遥感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聚焦目前对南海油气钻井平台的监测需求,分析了当前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2021 Vol. 8 (3): 58-63 [摘要] ( 153 ) RICH HTML PDF (640 KB)  ( 136 )
       资源与环境
64 1990—2019年黑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气温对其影响
王鹏, 王雁鹤, 韩小龙, 韩昊, 张德明, 张秉强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08
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征是流域生态监测的重要内容,能为流域综合管理决策提供基础信息。黑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第二大的内陆河流域。为研究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状况,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根据1990—2019年Landsat NDVI数据,综合应用像元二分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黑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并探讨气温对其影响。结果表明: 黑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 近30 a来,植被覆盖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高植被覆盖度增长速度最快; 流域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保持不变,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多于退化区域; 受全球变暖影响,整个流域气温呈升高趋势,中游气温上升最快,上游最慢,流域上游和中游气温的升高对植被覆盖度起到促进作用,下游气温的升高则抑制了植被生长。
2021 Vol. 8 (3): 64-71 [摘要] ( 149 ) RICH HTML PDF (3617 KB)  ( 118 )
72 1990—2018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彭毅, 王远超, 高阳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09
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s,ESV)有利于衡量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潜力和生态效益的大小,对城市生态规划与土地利用管控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选择长沙市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集,利用ArcGIS软件和经本地化校正的当量因子法,分析1990—2018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1990—2018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轨迹以耕地→林地互相转化以及建设用地对耕地、林地的侵占为主; ②1990—2018年长沙市的ESV共减少53.17×108 元,降幅3.59%,除水域外各类ESV均呈下降趋势,林地和耕地服务价值减少最明显; ③在各单项服务功能中,水文调节的价值最大,其次是气候调节,两者之和占总价值的54%; ④“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兴工强市”等政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势必对ESV造成影响,城市快速扩张、土地开发会导致ESV不断下降。综合分析认为,在调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时应充分重视水域、林地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减缓ESV的下降趋势。
2021 Vol. 8 (3): 72-80 [摘要] ( 136 ) RICH HTML PDF (5535 KB)  ( 185 )
81 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
李稳, 宫少军, 梁昊, 王国槐, 王培培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10
为构建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通过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背景资料收集,查明了该区资源环境禀赋条件和短板要素,并在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创新性地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资源再生型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完成实际验证评价的基础上,与通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与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且与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也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构建的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更适宜此类地区矿区分散分布且发展方式迥异的特点,能进一步突出地域主导特色,可为同类地区地质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2021 Vol. 8 (3): 81-89 [摘要] ( 100 ) RICH HTML PDF (4148 KB)  ( 111 )
90 基于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泰州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赵增玉, 王伟, 李向前, 黄敬军, 于军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1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泰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资源本底、地质环境安全、生态敏感性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构建了适用于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影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指标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大类,开展了泰州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并与城市空间格局规划进行比对分析,提出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不同适宜区的差异化管控措施。结果表明,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必须建立在地质资源保障和地质环境安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对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进一步凝练和提升,是城市地质调查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体现。
2021 Vol. 8 (3): 90-97 [摘要] ( 187 ) RICH HTML PDF (5143 KB)  ( 114 )
       科技与综合
98 重庆酉阳县叠石花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及品质价值研究
邓亚东, 杨洪勇, 郭小红, 周永乐, 吴晓燕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12
通过对重庆市酉阳县叠石花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实地调查,系统划分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类型,探讨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特征,对景区地质遗迹景观品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得到以下认识: ①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可以划分为2大类、3类和3亚类,以叠层石景观、石漠化景观、峡谷景观、洼地景观、落水洞景观、石芽景观、溶痕溶沟景观为典型代表; ②地质遗迹景观各具特色,珍稀典型,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美学观赏价值; ③地质遗迹景观品质价值由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构成,是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科普旅游开发的基础,受地质遗迹景观系统性、典型性、科学性、稀有性等因素的影响; ④叠层石景观为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石漠化景观、峡谷景观、洼地景观为省级地质遗迹景观,落水洞景观、石芽景观、溶痕溶沟景观为省级以下地质遗迹景观。该研究可为叠石花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保护与科普解说系统建设提供依据。
2021 Vol. 8 (3): 98-105 [摘要] ( 210 ) RICH HTML PDF (6325 KB)  ( 205 )
106 市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探索——以徐州市为例
楚亮, 董士玲, 付丽莉, 徐雷
DOI: 10.19388/j.zgdzdc.2021.03.13
自然资源调查是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自然资源分类体系、调查方案和数据库组织的研究,构建了以第三次国土调查和各类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提出了新的数据库组织和更新方法,并在江苏省徐州市进行了实践验证,形成了地市级调查成果,旨在为全国范围内地级市自然资源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调查体系。
2021 Vol. 8 (3): 106-112 [摘要] ( 145 ) RICH HTML PDF (3089 KB)  ( 226 )
  编辑部公告
22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刊征稿启事
22 喜讯: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办的《中国地质调查》连续第3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 《中国地质调查》获得来自Scopus数据库的首个CiteScore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已在我刊网站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关于成立《中国地质调查》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的通知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电子版已在中国知网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收录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价为准核心学术期刊
  下载中心
2014—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文献列表
《中国地质调查》论文模板
版权许可协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友情链接
22 自然资源部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
22 中国地质图书馆
2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中国地质学会
22 山东国土资源
22 华东地质
2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访问总数:
期刊网站版权所有 © 《中国地质调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政编码:100083 京ICP备05064691号-3
电话:010-66554884,66554890 电子邮箱:zgdzdc@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