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青年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声明   |   开放获取政策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平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7年 4卷 4期
刊出日期:2017-08-20

本期特约稿件
能源与矿产资源
基础地质
灾害与环境
科技与综合
 
       本期特约稿件
1 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新进展
莫杰, 王文海, 彭娜娜, 徐承德, 张德玉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01
近10年来,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在海岸带、近海与管辖海域、大陆架边缘海和深海大洋开展了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环境灾害和探查技术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和研发,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历时8年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完成了1∶100万管辖海域的16个图幅、1∶25万13个图幅的综合调查和9个区块海砂资源评价; 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发现了3个大气田; 开展了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图集(1∶400万)编制; “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专项研究与南黄海陆架区科学钻探均有新发现; 海底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及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冷泉)、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以及海底探测技术与采样设备的研发等等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或突破。这些重要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的程度、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
2017 Vol. 4 (4): 1-8 [摘要] ( 581 ) RICH HTML PDF (1822 KB)  ( 1042 )
       能源与矿产资源
9 柴达木盆地周缘镍矿床(点)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雷延军, 黄朝晖, 刘长财, 张开成, 王红英, 雷爱全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02
近年来,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周缘(简称柴周缘)地区陆续发现了一系列与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镍矿床(点)。为此,根据已有地质矿产资料,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总结了柴周缘地区镍铜硫化物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空间分布及成矿特征; 在柴周缘地区划分出柴北缘高压混杂岩带、欧龙布鲁克陆块、柴南缘昆北裂陷槽及柴南缘昆中岩浆弧带等4个镍成矿区带,并重点分析了各成矿区带的镍矿床(点)成矿特征;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柴周缘镍矿床的幔源岩浆深部熔离和上侵贯入的成矿模式及含矿岩石风化露头和物化探异常等找矿标志,圈定出柴北缘高压混杂岩带西段的阿尔金南缘茫崖镇—冷湖镇、欧龙布鲁克陆块东段的乌兰、柴南缘昆北裂陷槽西段的冰沟南和东段的夏日哈木西北,以及柴南缘昆中岩浆弧带中段的夏日哈木—托拉海南和白日其利—哈图6处镍矿找矿潜力区。所取得的地质找矿效果,对推动整个柴周缘地区与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镍矿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17 Vol. 4 (4): 9-16 [摘要] ( 421 ) RICH HTML PDF (1875 KB)  ( 458 )
17 湖南省汞矿成矿规律
付胜云, 陈剑锋, 李湘玉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03
汞是湖南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在当前国内汞矿供应紧张的形势下,研究省内汞矿找矿方向对推动省内汞矿的找矿勘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介绍了湖南省汞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及类型,并结合大量的实际地质资料,对湖南省汞矿的成矿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近年潜力评价提供的汞元素地球化学分布资料,初步提出了湖南省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湖南省汞矿在时间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最重要的赋矿地层是寒武系和泥盆系; 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湘西汞矿带,其次分布在湘东成汞带,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地球化学异常等共同决定汞矿床的定位。
2017 Vol. 4 (4): 17-25 [摘要] ( 434 ) RICH HTML PDF (1388 KB)  ( 670 )
26 通过激电异常分析圈定找矿靶区——以承德庞家沟银多金属矿区为例
甄广伟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04
承德庞家沟银多金属矿主要与中生代早白垩世大北沟期陆相火山活动有关,火山管道相附近构造有利部位和岩性物性差异界面为成矿有利部位。通过对研究区的物探异常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该区域岩(矿)石电性特征、激电中梯异常特征和激电测深剖面异常特征,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背景与资料,综合圈定成矿远景区。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岩(矿)体之间物性差异明显,电阻率与极化率异常可作为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间接标志; 研究区内以近EW向构造为主,同时发育NS、NE和NW向断层。基于激电异常分析方法,在该区域共圈定6个靶区,IP1南段异常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 IP6异常存在于银铅锌矿体中,为该区域的进一步找矿提供参考。
2017 Vol. 4 (4): 26-30 [摘要] ( 375 ) RICH HTML PDF (2503 KB)  ( 434 )
31 青海省绿梁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韩敏强, 李莹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05
青海省绿梁山铜矿床位于南祁连地块与柴达木地块拼接部位北缘,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和系统总结认为: 该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滩间山群变质火山岩中,其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磁铁矿化、绿帘石化及绿泥石化等; 矿石类型主要为含石英细脉、网脉蚀变岩型铜矿石; 矿床类型属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床。结合以上特征,总结了绿梁山铜矿床找矿标志,指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为该区相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理论依据。
2017 Vol. 4 (4): 31-40 [摘要] ( 531 ) RICH HTML PDF (3356 KB)  ( 541 )
       基础地质
41 内蒙古丰镇市油篓山一带侏罗纪岩体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吴家富, 王翔, 黄俊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06
在1∶5万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隆盛庄、西官村及永善庄4幅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以油篓山为代表的侏罗纪岩体从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等特征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富集系数来讨论元素富集成矿问题,侏罗纪岩体富集—强富集的元素有Ag、Pb、Zn、As、Sn、Sb、Hg、W、Bi和Mo,说明侏罗纪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含矿热液。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测区侏罗纪岩体属钙碱性系列的铝饱和—过饱和类型,显示为碰撞阶段岩浆作用产物; 似斑状花岗岩岩体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向右陡倾,倾角较陡,说明轻、重稀土分离明显; 石英斑岩岩体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倾角平缓,表明轻、重稀土未有明显分馏。
2017 Vol. 4 (4): 41-49 [摘要] ( 421 ) RICH HTML PDF (3988 KB)  ( 688 )
50 1∶25万大同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成果
张兆琪, 王权, 卫彦升, 刘成如, 杨五宝, 段春森, 杨耀华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07
通过对1∶25万大同市幅地质概况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①对区内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查明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点,建立了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地质构造演化模式,恢复了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 ②对前人所称集宁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解体,认为原集宁群由变质深成岩与变质表壳岩系组成,同时针对区内的沉积盖层,系统地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为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了新资料; ③将区内变质深成岩划分为4个岩浆岩带,对各个岩浆岩带的变质深成岩进行了详细解体与划分; ④针对区内的中生代侵入岩,查明了其空间分布、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研究了其构造背景; ⑤针对区内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变质矿物,查明了不同变质体的变质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世代关系; ⑥针对区内的构造形迹,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将早前寒武纪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台期早晚2次变形,吕梁期早晚2次变形,并针对区内中生代构造,查明了各个盆地的盆缘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不同期次、不同性质断裂的分期配套关系,尤其是查明了大同盆地西缘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对探讨山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7 Vol. 4 (4): 50-59 [摘要] ( 493 ) RICH HTML PDF (3570 KB)  ( 896 )
60 云南来利山锡矿床黄铁矿标型矿物学研究
王冬丽, 申俊峰, 董国臣, 刘圣强, 张弘, 李杰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08
来利山锡矿床位于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域东端,三江构造带南段西缘,是滇西地区著名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为探讨矿床成因,进而为找矿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对该矿床黄铁矿进行标型矿物学研究。来利山锡矿成矿阶段发育大量黄铁矿,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黄铁矿进行研究,发现黄铁矿存在不同程度的类质同象取代现象,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图谱和吸光度均存在一定差异,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特征峰向短波方向漂移; 成矿阶段黄铁矿吸光度比值与成矿阶段呈规律性变化。上述成果对该区进一步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2017 Vol. 4 (4): 60-66 [摘要] ( 413 ) RICH HTML PDF (2394 KB)  ( 454 )
67 湘西北保靖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震积岩的发现及意义
胡博文, 李斌, 李建新, 王一霖, 罗群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09
湘西北保靖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主要发育一套砂、泥质沉积。探井岩心观察发现,小河坝组部分层位具有震积岩的典型特征——阶梯状微断层、串珠状构造、球-枕状构造、重荷模和火焰状构造、液化粉砂岩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震裂缝和角砾状构造等。通过对区内保参1井、保参2井和保参3井纵向震积岩特征的统计,共识别出74层古地震层,根据地震幕的概念,总结出小河坝组地震幕。从3口探井间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地震幕主要集中在小河坝组的2段地层中,从而划分出小河坝期2次地震活跃期和3次平静期。分析了震积岩特征与地震强度和震中距离的关系,结合大地构造背景综合研究发现,该区震积岩的发育受保靖—慈利断裂带构造演化所控制。研究结果对恢复研究区构造背景、地层对比与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2017 Vol. 4 (4): 67-73 [摘要] ( 468 ) RICH HTML PDF (6873 KB)  ( 381 )
74 苏北盆地岩石密度界面划分及特征
徐剑春, 吴成平, 李文勇, 王鑫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10
研究不同地质体之间的密度差异是开展重力勘探研究的地球物理前提。密度界面的划分与构造层的划分具有密切关系,测定地层(岩石)密度并分析测定结果是重力勘探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据苏北盆地及相邻地区出露岩石的实测密度数据,将该区岩石按照地层、侵入岩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将地层纵向划分为新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太古宇—三叠系3个超密度层,2个Ⅰ级密度界面和3个Ⅱ级密度界面; 通过综合分析地层界际密度和系际密度特征,阐述地层及侵入岩的密度特征及其与重力异常的关系,为该盆地重力资料解释和石油勘探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密度界面的划分与区域构造及储油构造具有密切关系,计算密度分界面起伏或深度变化在区域构造研究和石油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7 Vol. 4 (4): 74-79 [摘要] ( 405 ) RICH HTML PDF (1697 KB)  ( 633 )
       灾害与环境
80 华南西部火山岛地区滨海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现状研究
甘华阳, 林进清, 夏真, 何海军, 路剑飞, 黄向青, 张顺枝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11
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一峡相隔,气候和地质环境相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海地下水抽用频繁,发展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滨海地区地下水的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滨海地区进行了浅层地下水井钻凿和地下水潮周期化学连续取样及实验测试。对数据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 全部监测井为Na-Cl型,除个别监测井外,大多数监测井浅层地下水的溶解性固体总量(total amount of dissolved solids,TDS)和氯离子、硫酸盐、钠离子等含量较高,其中TDS和氯离子含量最高,分别接近39.00 g/L和20.00 g/L,取样时段内波动较大,类型以偏酸性重碳酸盐为主转为以偏碱性钠离子和氯化物为主; 受制于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自我调节能力以“一般”和“弱”居多,水质为IV—V级,且不随测次而变化,表明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既与地质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也与人类活动有关,还可能受到深层承压古海水释放的影响。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因素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研究和监测。
2017 Vol. 4 (4): 80-87 [摘要] ( 465 ) RICH HTML PDF (1661 KB)  ( 582 )
88 山东省尾矿库遥感调查与环境影响分析
周英杰, 王晓红, 姚维岭, 杨金中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12
矿山尾矿库存在巨大的潜在危害,是不可轻视的环境风险源。为实现对山东省尾矿库的遥感监测与分析,利用我国遥感14号、24号、5号和高分2号等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对全省矿山尾矿库进行全面的遥感解译,摸清了现有尾矿库的类型、数量、位置、规模及使用状态。截至2015年12月,山东省共有尾矿库585座,以铁矿和金矿尾矿库为主,主要集中在胶东地区(烟台、青岛和威海),经野外实地验证,遥感调查结果全部正确; 从尾矿库占用和破坏土地、尾矿废水污染、粉尘污染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等方面分析了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建议相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及时排查尾矿库的隐患。
2017 Vol. 4 (4): 88-92 [摘要] ( 475 ) RICH HTML PDF (1329 KB)  ( 782 )
       科技与综合
93 MapGIS图像分析系统在区域重力点设计图制作中的应用
杨胜发, 张西君, 王芳
DOI: 10.19388/j.zgdzdc.2017.04.13
为提高区域重力点设计的进程,扫描1∶5万地形图作为地理工作底图,再利用MapGIS软件“图像处理”模块和“图像分析”模块等功能,对扫描的光栅图像进行格式转换和标准图幅的误差校正,并在校正后的光栅图像上设计重力点,最终得到与实际位置对应较好的重力点设计图。研究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质量高,便于系统及时提取和数字化管理重力点。
2017 Vol. 4 (4): 93-98 [摘要] ( 459 ) RICH HTML PDF (2043 KB)  ( 378 )
  编辑部公告
22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刊征稿启事
22 喜讯: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办的《中国地质调查》连续第3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 《中国地质调查》获得来自Scopus数据库的首个CiteScore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已在我刊网站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关于成立《中国地质调查》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的通知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电子版已在中国知网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收录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价为准核心学术期刊
  下载中心
2014—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文献列表
《中国地质调查》论文模板
版权许可协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友情链接
22 自然资源部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
22 中国地质图书馆
2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中国地质学会
22 山东国土资源
22 华东地质
2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访问总数:
期刊网站版权所有 © 《中国地质调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政编码:100083 京ICP备05064691号-3
电话:010-66554884,66554890 电子邮箱:zgdzdc@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