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青年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声明   |   开放获取政策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平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8卷 1期
刊出日期:2021-02-20

本期特约稿件
能源与矿产资源
基础地质
海洋地质
灾害与环境
科技与综合
 
       本期特约稿件
1 生态地质调查工程进展与主要成果
聂洪峰, 肖春蕾, 戴蒙, 刘建宇, 尚博譞, 郭兆成, 贺鹏, 欧阳渊, 雷天赐, 李文明, 周传芳, 姜琦刚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01
为全面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生态地质调查工程”。该工程自2019年以来,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重点开展了我国北方林草湿分布区1:50万生态地质调查以及黄河源区、大凉山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1:5万生态地质调查,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技术,获取了不同尺度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类型分布与变化,成土母岩、水文地质要素、土壤、地形地貌等生态地质条件,以及荒漠化、湖泊萎缩等生态问题分布数据,分析了生态-地质之间相互制约影响关系,剖析了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机理,划分了生态地质单元,建立了生态地质图谱,提出了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策建议,为我国北方地区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
2021 Vol. 8 (1): 1-12 [摘要] ( 512 ) RICH HTML PDF (12646 KB)  ( 614 )
       能源与矿产资源
13 自生黏土矿物与甜点储层的关系——以涠西南凹陷和文昌A凹陷为例
娄敏, 杨香华, 姚光庆, 姜平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02
黏土矿物是碎屑岩储层中胶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含量对储层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以涠西南凹陷和文昌A凹陷的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压汞测试、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 甜点储层发育与黏土矿物的关系密切,低孔渗背景下发育2类相对优质储层的黏土矿物组合。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甜点储层多发育于中粗砂岩与含砾粗砂岩中,储层酸性流体活动强度大,溶蚀作用强烈,高岭石相对含量较高,孔隙类型以溶蚀孔、粒间孔为主。高岭石存在早期大气淡水淋滤型和后期有机酸溶蚀型2种成因。文昌A凹陷珠海组优质储层多位于扇三角洲砂体前缘,受阵发性水流与海水改造,绿泥石相对含量高,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绿泥石以颗粒包膜和孔隙衬里型为主,粒间充填的团簇状绿泥石为辅。黏土矿物的分析对寻找甜点储层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 Vol. 8 (1): 13-23 [摘要] ( 264 ) RICH HTML PDF (11854 KB)  ( 84 )
24 锅盔山石墨矿床变质特征与碳质来源
刘成龙, 于俊博, 董峰, 马慧如, 杨金超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03
黑龙江省锅盔山石墨矿床为近年新发现的超大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对该矿床变质作用特征与过程以及碳质来源的研究仍属空白。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碳同位素组成等研究,对矿区赋矿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并探讨了岩石变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认为: 该区变质岩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并经历了等温降压退变质作用,矽线石形成于熔体结晶; 原岩为一套具孔达岩系特征的浅海—滨海相碳硅泥岩建造,具太古宙古大陆与元古宙稳定沉积物的双重信息; 成矿物质来源为有机碳,属有机成因。研究成果对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1 Vol. 8 (1): 24-32 [摘要] ( 241 ) RICH HTML PDF (4710 KB)  ( 116 )
33 安徽五河县天井湖铅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杜东旭, 张家嘉, 张顺林, 顾大年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04
天井湖铅金矿是中型铅金共生矿床,处于近EW向蚌埠隆起和NNE向郯庐断裂带交叉复合部位,区内构造及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了分析天井湖铅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并建立成矿模式,在调研近期勘查成果并充分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天井湖铅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研究了天井湖铅金矿区及五河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天井湖铅金矿床主要控矿因素是NNE—NE向、SN向断裂; 西堌堆岩组沉积-变质岩系是该矿床的赋矿地层; 中酸性脉岩和规模较大的岩体对含矿热液的形成、成矿物质的活化和运移具有重要意义; 西堌堆岩组及五河岩群为断裂活动提供了空间,并为金矿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该成果完善了五河地区金矿成矿模式,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理论指导。
2021 Vol. 8 (1): 33-42 [摘要] ( 207 ) RICH HTML PDF (4981 KB)  ( 121 )
43 安徽障公山地区大丘田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杜玉雕, 郑光文, 魏国辉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05
大丘田金矿位于江南造山带北缘障公山地区,在收集、整理大量前人研究资料和勘查项目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和钻探等地质工作方法,对矿床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区内金矿主要赋存于木坑岩组碎裂石英脉中; 金矿化受构造带构造控制,构造为成矿提供了热液活动条件和成矿空间; 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成矿与构造作用密切相关,金矿化有岩浆活动参与,矿床类型为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
2021 Vol. 8 (1): 43-50 [摘要] ( 221 ) RICH HTML PDF (4560 KB)  ( 120 )
       基础地质
51 冯家江流域水体中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陈雯, 余绍文, 张宏鑫, 刘怀庆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06
冯家江是北海市区重要的生态廊道。研究冯家江流域水体中氮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来源、影响因素,对掌握冯家江流域氮污染现状及污染防控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冯家江流域地表水及沿岸地下水中氮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表水中氮污染物呈现出“高氨氮、低硝氮”的特征,NH3-N质量浓度平均值高达5.42 mg/L,NO3-N在孔隙潜水中明显富集,其质量浓度最高达32.63 mg/L。城镇生活污染物、人畜粪便及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是地表水、地下水中氮污染物的主要来源。pH值、氧化还原条件及包气带岩性结构和厚度是影响冯家江流域水体中氮污染物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
2021 Vol. 8 (1): 51-59 [摘要] ( 263 ) RICH HTML PDF (3474 KB)  ( 142 )
60 冲-洪积平原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探索
赵勇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07
首都地区规划建设工作主要分布于平原松散地层之上,第四纪地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近几年来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平原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活动断裂专项调查项目成果,系统总结了平原区第四纪区域地质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及其在解决第四纪基础地质问题及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平原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可查明第四纪精细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特征,精确厘定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时限,探讨自然环境演化序列与人类活动关系等,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和应急水源地水资源合理开采提供基础地学数据。研究成果对首都城市减灾防灾、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具有重要地学支撑作用。
2021 Vol. 8 (1): 60-70 [摘要] ( 212 ) RICH HTML PDF (15081 KB)  ( 333 )
71 川西甲基卡烧碳沟地区伟晶岩脉地球化学特征
武文辉, 赵春, 詹涵钰, 秦宇龙, 李名则, 徐云峰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08
通过对烧碳沟地区伟晶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成矿构造背景及物质来源等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 烧碳沟一带伟晶岩的SiO2含量为73.46%~75.96%,全碱含量为4.71%~7.36%,里特曼指数为0.70~1.84,反映了伟晶岩的钙碱性特征; 铝饱和指数A/CNK为1.54~2.49,全部大于1.1,反映了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伟晶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其源岩以黏土沉积物为主,与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相比,两者具有高度相似的微量、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及近似的Nb/Ta比值,表明两者具有同源性,且属于分异程度较高的钙碱性花岗伟晶岩脉。构造背景分析显示伟晶岩属于同碰撞花岗岩,在印支运动末期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甲基卡一带的穹状构造为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环境。
2021 Vol. 8 (1): 71-79 [摘要] ( 290 ) RICH HTML PDF (8358 KB)  ( 126 )
80 云南宁蒗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马昌威, 叶征宇, 曹云, 王超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09
宁蒗盆地地处扬子古陆块的活动边缘,在构造上亦属吸纳和调节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应力应变的构造转化带。为了研究云南宁蒗地区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及盆地类型,通过对宁蒗地区开展的数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分析了宁蒗盆地内部及相邻地区的构造格架特征,认为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均受控于断裂; 通过对宁蒗新生代盆地的沉积建造、控盆构造的时空演化及区域地质背景的研究,认为宁蒗盆地是比较典型的走滑拉分盆地,其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 古新世末至始新世初盆地拉分打开阶段、始新世初至始新世末拉分盆地沉积阶段、始新世末至中新世盆地改造阶段。
2021 Vol. 8 (1): 80-88 [摘要] ( 188 ) RICH HTML PDF (8295 KB)  ( 208 )
       海洋地质
89 渤海湾西MIS3阶段海侵边界探讨
鲁庆伟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10
渤海湾西天津南部平原区是研究海侵和海平面变化的天然理想场所。基于2个钻孔(ZKQ1孔和ZK1孔)沉积特征、测年(AMS 14C)及微体古生物和生物壳体等综合研究,推测研究区MIS3阶段第2海侵的最大影响边界在ZK1孔和ZKQ1孔两孔之间,界线西侧表现为河湖相的陆相沉积,界线东侧为滨海湖沼的过渡相沉积,该位置即是现今黑龙港河一带,也曾是古河道故道,推测该期海侵影响范围受到了古河道制约。结合研究区前期3个钻孔(ZKQ4孔、CGZ5孔和CGZ7孔)资料,建立了E→W向(海→陆)联合钻孔对比剖面,进一步对MIS3阶段海侵层位追踪,表明E→W依次由海相(CGZ7孔、CGZ5孔)→过渡相(ZKQ4孔、ZKQ1孔)→陆相(ZK1孔)相变。推测研究区内MIS3阶段海侵边界位于静海区的东尚码头村(CGZ5孔)和高家庄(ZKQ4孔)一带。研究成果对恢复该区域古地理演化、海平面变迁研究以及水工环地质勘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1 Vol. 8 (1): 89-96 [摘要] ( 260 ) RICH HTML PDF (4635 KB)  ( 191 )
       灾害与环境
97 三峡库区万州至巫山段城镇地质灾害调查进展
杨秀元, 付杰, 韩旭东, 张超, 潘书华, 李刚, 郭颖平, 潘建永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11
三峡库区作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其中万州至巫山段更是区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数量达5 000余处。以“查背景、识灾害、评风险、研预测”为主线,通过2019年项目工作,在区域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条件认识和机理研究、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 一是从地质材料特性、赋存条件及影响因素方面总结了地质灾害的孕灾背景条件; 二是从地质沉积历史、地貌演化及微地貌改造等方面认识了地质灾害的形成与演化机理; 三是通过遥感技术与轻型无人机低空航摄精细化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实现了承灾体自动化提取; 四是形成了基于斜坡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完成了三峡库区大周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其成果为支撑服务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和引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起到了示范作用。
2021 Vol. 8 (1): 97-107 [摘要] ( 159 ) RICH HTML PDF (8923 KB)  ( 99 )
108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分)西辽河平原监测区建设成果概述
杨志岩, 李元杰, 武永涛, 牛艳东, 许蕊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12
为落实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与地下水质监测工作任务,实现对西辽河平原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分)在西辽河平原监测区共布设了国家级地下水自动监测井117眼,其中新建监测井93眼,改建机民井24眼,安装自动监测仪器117套。监测区控制面积57 000 km2,主要监测层位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含水层,监测层位最大深度为206 m。建成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服务系统,提升了地下水监测信息获取、分析、共享和服务能力。该项目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监测区地下水的监测频次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2021 Vol. 8 (1): 108-113 [摘要] ( 193 ) RICH HTML PDF (2025 KB)  ( 174 )
       科技与综合
114 地下水资源遥感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路钊, 邓正栋, 王大庆, 赵鸿飞, 王光远, 许颢砾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13
地下水的赋存和埋深是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内容。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快、综合成本低、观测尺度大等诸多优势。基于遥感的地下水资源评估技术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也是遥感应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回顾总结了遥感技术在评估地下水赋存和埋深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根据不同评估技术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因子模型评估法、多因子综合模型评估法、重力卫星数据评估法3种。得出以下结论: ①地下水遥感评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模型方法更加多样,精确度不断提高,可以作为传统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辅助手段; ②遥感评估地下水赋存的研究发展迅速,但针对地下水埋深信息的评估研究进展相对缓慢; ③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地下水资源遥感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2021 Vol. 8 (1): 114-124 [摘要] ( 288 ) RICH HTML PDF (1194 KB)  ( 270 )
125 迭代法建立的低频模型在储层反演中的应用
王伟, 李炳颖, 黄鑫, 陈易周
DOI: 10.19388/j.zgdzdc.2021.01.14
储层预测的精度直接制约着油气开发的经济性与有效性,而低频信息的补偿是改善储层反演效果的有利途径之一。常规的测井曲线内插低通滤波建模方法难以精细表征复杂地质背景下的低频模型。为降低研究区特殊地质体对储层反演带来的影响,采用迭代法建立低频模型,建模中分步考虑压实作用、特殊岩性等因素影响,并通过反演效果不断迭代更新低频模型,最终准确建立反映不同岩性(包含火山岩)的反演低频模型。研究表明: 该方法能够保证储层反演结果的可靠性,为储层精细描述提供了资料; 同时基于反演结果,对东海西湖凹陷W气田主力层(P1)有利储层进行重新刻画,优化了开发井水平段的位置,该井实施结果证实钻遇了优质储层。用迭代法建立的低频模型为复杂地质背景地区储层预测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建模方法。
2021 Vol. 8 (1): 125-133 [摘要] ( 207 ) RICH HTML PDF (12385 KB)  ( 66 )
134 《中国地质调查》简介
2021 Vol. 8 (1): 134-134 [摘要] ( 173 ) RICH HTML PDF (485 KB)  ( 82 )
  编辑部公告
22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刊征稿启事
22 喜讯: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办的《中国地质调查》连续第3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 《中国地质调查》获得来自Scopus数据库的首个CiteScore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已在我刊网站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关于成立《中国地质调查》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的通知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电子版已在中国知网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收录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价为准核心学术期刊
  下载中心
2014—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文献列表
《中国地质调查》论文模板
版权许可协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友情链接
22 自然资源部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
22 中国地质图书馆
2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中国地质学会
22 山东国土资源
22 华东地质
2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访问总数:
期刊网站版权所有 © 《中国地质调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政编码:100083 京ICP备05064691号-3
电话:010-66554884,66554890 电子邮箱:zgdzdc@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